一、全球枢纽崛起:深圳避障系统的产业王炸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深圳市避障系统行业“十五五”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报告》,深圳避障系统产业正上演“中国速度”。
规模爆发:2024年产业规模预计突破280亿元,占全国35%,较2020年提升15个百分点,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达24.5%,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技术霸权:深圳企业在固态激光雷达、4D毫米波雷达领域全球领先,相关专利占全国45%;多传感器融合成主流,激光雷达(42%)、毫米波雷达(28%)、视觉识别(25%)三分天下。
产业链闭环:从海思半导体的芯片设计、速腾聚创的传感器制造、大疆的算法开发到华为的系统集成,深圳已形成“芯片-传感器-算法-系统”完整生态,本地配套率65%,成本优势明显。
表1:2025-2030年深圳市避障系统市场规模预测(单位:亿元)
二、技术战场:三大主流路线的生死厮杀
激光雷达(LiDAR):
速腾聚创:全球首个实现车规级固态激光雷达量产,成本降至千元级;
禾赛科技:AT128半固态激光雷达获20+车企定点,探测距离超200米。
毫米波雷达:
华为:4D成像雷达分辨率达0.5°,可识别微小障碍物;
安智杰:77GHz雷达实现“盲区监测+变道辅助”一体化。
视觉识别:
大疆:双目视觉方案精度达厘米级,夜间识别率超95%;
优必选:AI算法实现动态避障,响应速度<50ms。
中研普华《深圳市避障系统行业“十五五”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报告》预警:2026年或出现技术拐点,激光雷达与视觉识别的融合方案将成主流,单一传感器玩家需加速转型。
三、政策红利:深圳的“四重奏”战略
产业集群计划:
出台《深圳市培育发展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行动计划》,到2025年智能传感器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建设5个以上智能感知领域重点实验室,吸引顶尖人才。
金融杠杆:
设立50亿元智能传感产业基金,重点投向避障系统核心芯片、算法;
对车规级传感器企业给予30%研发补贴。
场景开放:
授权前海、坪山等区开展“无人配送车”“智慧物流”试点;
开放机场、港口等封闭场景供企业测试。
标准制定:
参与制定《车载激光雷达性能要求》国家标准;
推动建立避障系统分级认证体系。
四、未来五年:三大黄金赛道与两大陷阱
黄金赛道:
智能传感器:
ASIL-D安全等级车规芯片国产替代空间超200亿元;
端侧AI推理芯片与算法协同优化,年增速预计超40%。
工业解决方案:
3C制造领域避障系统渗透率不足10%,预计2027年突破30%;
仓储AGV避障方案市场规模年增55%。
车规级认证服务:
第三方测试认证服务将形成50亿元规模市场;
ISO 26262功能安全认证成车企硬性要求。
致命陷阱:
技术同质化:70%企业扎堆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与视觉识别玩家不足30%;
场景碎片化:消费级市场缺乏统一标准,适配成本推高30%。
五、竞争格局:深圳VS全球
本地龙头:速腾聚创(激光雷达)、华为(毫米波雷达)、大疆(视觉算法)形成“铁三角”;
外部威胁:以色列Innoviz、德国Ibeo等外企加速布局中国市场;
突围关键:
技术差异化:深圳企业需突破“低成本”标签,聚焦高算力芯片与场景泛化算法;
生态闭环:学习特斯拉“硬件预埋+软件订阅”模式,构建数据闭环。
六、结语:深圳的“避障”终极之战
未来五年,深圳避障系统行业将上演“技术+资本+政策”三维竞速。赢家需满足三要素:
技术深度:从传感器硬件向“传感器+算法+芯片”一体化演进;
场景广度:从车载、机器人向工业、医疗等深水区渗透;
合规厚度:动态适配功能安全与数据伦理框架。
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将持续追踪行业变量,助力企业穿越周期。
更多行业详情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深圳市避障系统行业“十五五”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