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ivo进军机器人,为何敢于“押重注”?
-
吕栋lvdong@guancha.cn
(文/观察者网 吕栋)
在科技江湖的每一次浪潮翻涌中,总有一些企业以独到的战略眼光,将产业变革的暗流化作破局的长矛。当智能手机进入存量竞争时代,全球科技巨头在新能源汽车赛道短兵相接时,vivo却悄然将目光投向另一个万亿级市场——机器人。
在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上,vivo执行副总裁、首席运营官,vivo中央研究院院长胡柏山宣布,vivo已经正式成立了机器人Lab,布局机器人赛道,聚焦孵化机器人的“大脑”和“眼睛”,同时主攻消费级市场,研发个人和家庭场景的机器人产品。
vivo执行副总裁、首席运营官胡柏山出席“促进经济复苏:科技企业的机会与挑战”分论坛并发言
手机巨头进军机器人,被解读为“跨界”,甚至被认为是“追风口”。但了解vivo的人都知道,这家以“本分文化”著称的企业,行事一直低调沉稳。这场看似突然的“跨界”,实则是一场多年技术积淀的高效复用。从混合现实头显(MR)、影像芯片到AI大模型,从操作系统到续航系统,vivo在手机领域积累的“蓝科技”,正在机器人赛道重新排列组合,构建起独特的护城河,以场景创造价值,有望开启手机行业的全新时代。
手机巨头进军机器人赛道,是跟风吗?
在手机行业的波动周期中,vivo的战略选择似乎一直都带有自身的独特性。在其他厂商追捧元宇宙时,vivo选择重金砸向大模型;在友商加入新能源汽车的混战时,vivo毅然进军机器人赛道。这凸显出vivo的选择并非盲目跟风,而是有着自己的战略思考。
什么是战略?用胡柏山的话来说,战略的本质就是选择,有利于自己、有别于他人的选择,就是战略。
在行业内,vivo一直以“少押注、擅长押重注”知名。究其原因,就是vivo在选择新赛道时从来不是单一考量,而是要先从技术、用户和市场等角度,对自己进行“灵魂拷问”。
首先,新赛道与过往的核心能力是否匹配,这关乎一家企业能否在新赛道站稳脚跟,迅速形成护城河,背后是成本、竞争力和技术迭代能力的综合考量。
据悉,早在2020年初,vivo就曾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进行过深度调研,结果发现技术可复用性只有10%。如果盲目追风进入新能源汽车赛道,最终可能被卷入低效内卷的旋涡,难以突围。反观机器人领域,无论是vivo长期深耕的AI大模型,还是影像、芯片、电池和操作系统等,现有能力的80%均可复用在机器人业务上,而vivo长期服务全球5亿用户的经验和丰富场景的积累,也能帮助其快速摸透机器人的用户需求。
其次,进入新赛道能不能给用户和社会创造价值,这其实是一个赛道或者行业生存的终极之问,不能为用户和社会创造价值的行业,不可能持续发展。
手机发展之所以能横跨半个世纪,就是因为不断创造价值。从电话机到功能机再到智能机,手机的价值日益多元化,不仅能满足通信、社交、购物等日常需求,还能在AI技术加持下,帮助听障视障人群更好融入社会。在产业链层面,手机也汇聚了5G、芯片、影像、半固态电池等大量前沿技术,不断拉动着产业链向上跃迁。vivo也正是在手机产品的持续创新中,不断用技术满足用户需求,才实现连续四年领跑中国手机市场。
vivo最新影像旗舰vivo X200 系列荣膺“博鳌亚洲论坛官方指定手机”
从某种意义上说,机器人就是手机的另一种形态,或者说是手机现有能力的进化。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家庭服务、医疗和养老领域对机器人的需求预计将不断上升,机器人的用户价值也将不断被放大。胡柏山指出,机器人是手机行业的未来,它将成为联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桥梁,依旧会遵循以人为本、回归用户场景创造极致体验的价值准则。
第三,新赛道是否有可持续的发展空间,如果进入一个新赛道,企业只有巨额投入,而没有长期回报,或者只有社会价值没有商业价值,自然也不是一个好赛道。
随着视觉+AI技术的突破,机器人想象空间再度被放大,尤其在工业制造、医疗康复、教育科研、家庭服务等领域。今年两会,具身智能作为未来产业,同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和6G并列进入政府工作报告。有投行人士预言,机器人赛道将是市场规模“十倍于新能源汽车”的“大风口”,很多家庭都会配备2-3个人形机器人。《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预测,203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提升至3000亿元,10年复合增速达53.15%。
回答了技术、用户价值和商业价值三个“灵魂拷问”,就不难看出,vivo进军机器人赛道绝非随波逐流,而是深思熟虑和信心坚定的结果。相比入局新能源汽车等赛道,vivo这次显然做出了难而正确的选择。但市场的疑问是,vivo可以做好机器人吗?
30年技术积淀,有望在机器人赛道爆发
从科技发展史来看,机器人并非是个新鲜概念。1954年,美国人乔治·德沃尔发明首台可编程工业机械臂,标志着现代机器人技术的起点。自那时以来,机器人形态发生过多种变化,但能力并没有本质提升,一直做的都是搬运、安装、焊接、清扫等重复和单一性工作,根本原因是机器人缺少“眼睛”和“大脑”,无法进行感知、决策和交互。
- 责任编辑: 吕栋
-
追觅子公司人形机器人亮相:已工业场景落地,今年将量产400台
2025-03-27 20:55 观网财经-科创 -
2025苹果学者名单公布,华人占半壁江山
2025-03-27 17:39 -
淘宝率先打击AI假图,倡议全行业参与共同治理
2025-03-27 17:39 观网财经-互联网 -
时尚果真是个圈?爸妈“玩剩下”的康普茶,开始征服年轻人
2025-03-27 17:36 观网财经-消费 -
谷歌要终止安卓开源?专家解读
2025-03-27 17:09 观网财经-科创 -
财报季 | 小马智行上市后首份年报,体现Robotaxi业务面临挑战
2025-03-27 16:17 观出行 产业新闻 -
营收2788亿元的华润置地,去年销售额跑进行业前三
2025-03-27 15:48 -
和大模型语音聊天视频通话?Qwen2.5-Omni开源
2025-03-27 14:41 -
1.2亿老年人听力受损,专业服务机构给出新对策
2025-03-27 14:00 观网财经-消费 -
中国AI+!自主研发船体清洁机器人亮相全球
2025-03-27 13:09 观网财经-科创 -
张亚东辞任董事长,绿城中国进入“中交时代”
2025-03-27 10:47 观网财经-房产 -
库克闪现网易与丁磊见面,体验网易游戏
2025-03-27 09:04 观网财经-互联网 -
经历了“不平凡”的一年,农夫山泉业绩挺住了
2025-03-26 22:03 观网财经-消费 -
净利177亿,但快手慢下来了
2025-03-26 21:46 观网财经-互联网 -
AI与国运:中华文明将引领AI时代
2025-03-26 21:41 -
两件“国之重器”,同一个幕后功臣!
2025-03-26 21:38 观网财经-科创 -
茶咖日报|2024年新茶饮耗茶量30万吨,占茶叶内销总量1/8
2025-03-26 21:32 观网财经-消费 -
中国移动将与阿里共同建设运营AI数据中心
2025-03-26 19:33 观网财经-互联网 -
减持两家亏损企业,蚂蚁瘦身入账7.75亿元
2025-03-26 17:58 -
菜刀变镰刀?张小泉大涨后宣布控股股东预重整
2025-03-26 16:52 观网财经-消费
相关推荐 -
-
“华尔街听信特朗普,代价惨痛” 评论 14“看看美国关税大棒,再看看中国海南…” 评论 48全球股市巨震,特朗普还要一意孤行 评论 736“最好的反击就是不反击?中国是个罕见的例外” 评论 315“华尔街不少人想起了2008年金融危机” 评论 1771浙江自然博物院回应学生讲解流浪猫危害,你怎么看待此事? 评论 249 赞 132小米事故的提醒:自动化的尽头不是无人化评论 196 赞 213五年级的女儿暑假研学,地点意大利或者日本,父女意见相左,想请大家给点建议?评论 186 赞 04高铁都不敢无人值守,各位车主怎么敢放心自动驾驶的?评论 167 赞 325不要太乐观,实际上中国面临的问题也是非常大评论 165 赞 216如何正确看待当下的汽车智驾评论 134 赞 247从出口转向内需,大幅增加收入,应该要开始了评论 112 赞 238“日美演习,首次模拟动用战斗机攻击解放军舰队!”评论 111 赞 79昨天从天津回北京,总车程2小时,在廊坊检查站就等了45分钟评论 104 赞 4410万斯关于美国向“中国农民”借钱的评论正在网上疯传,人们认为它极具冒犯性评论 83 赞 12最新闻 Hot
-
“尹锡悦别再扮演总统了,先向人民道歉”
-
“首次准备解除武装,避免刺激特朗普”
-
全球股市巨震,特朗普还要一意孤行
-
美媒紧盯:中国,60天了…
-
美部长:百万美国工人将“拧着小螺丝”造iPhone…
-
马斯克嘲讽“哈佛经济学博士”,纳瓦罗回怼:他就是个卖车的
-
华尔街铁粉变脸:特朗普,收手吧!
-
马来西亚总理领头:东盟要“抱团”
-
美“对等关税”没提俄罗斯,白宫回应
-
“欧洲200欧元,非洲才3美元,我们正面临‘碳掠夺’”
-
美财长试图安抚:股市短期波动,别慌
-
“最好的反击就是不反击?中国是个罕见的例外”
-
一开盘,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新加坡也都崩了
-
勒庞呼吁支持者:效仿马丁·路德·金
-
美股暴跌,美财长:怪DeepSeek…
-
“特朗普这么做就是干涉法国事务”
-
热门评论 2条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全部评论 24条 最热 最早 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