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驻印大使:欢迎更多印度企业通过“投资中国”增强“印度制造”
最后更新: 2025-03-19 15:21:22据微信公众号“中国驻印度大使馆”消息,3月19日,驻印度大使徐飞洪在印度主流英文报纸《印度时报》发表题为《中国和印度可以实现龙象共舞》的署名文章。
全文如下:
三月的北京,春意盎然。我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很荣幸同与其他政协委员、人大代表一起,出席全国两会,共商国是。这是每年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也是世界读懂中国的窗口。今年的两会尤其重要,因为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之年。面对内外环境变化与科技浪潮席卷,外界更加关注中国政策走向和未来发展。
在此,我想用三个关键词跟印度朋友分享今年两会三大看点,希望有助于大家读懂中国,抓住机遇。
——增长。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务实进取,“发展”一词出现了141次,“改革”一词出现了40多次,既考虑了国内外形势的综合影响,也体现了中国政府对经济转型期新旧动能平稳切换的深度思考。我们将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确保实现2025年主要增长目标: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粮食产量1.4万亿斤左右。为此,我们将今年的财政赤字率提升到4%,这几乎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最高的赤字率。我们将发行约1800亿美元超长期特别国债,以减轻地方债压力、促进产业结构转型。我们还将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形成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创新。随着人形机器人舞动春晚,DeepSeek惊艳世界,科技创新也成为全国两会的一大热门话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重点工作之一,提出“要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我注意到有外媒评论称,中国“硬核”科技产业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进入收获期,为市场注入了信心。中国加快从“制造”向“创新创造”转变,科技创新成果有望惠及更多全球南方国家。
——开放。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中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我们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中国已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关税总水平降至7.3%,接近世贸组织发达成员水平。中国已成为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去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增长9.9%。中国已经对38个国家实行单方面免签,对54个国家过境免签延长至240个小时。去年,超过2000万人次外国人免签入境,同比增长112%。不少外国朋友表示,来之前中国是个“谜”,来之后成了“中国迷”。
中国和印度都正处于发展振兴的关键阶段,发展是两国的最大公约数。中国的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对印度而言,意味着更广阔的市场、更稳定的供应链和更紧密的经贸合作机会。印度在信息技术、软件开发、生物制药等方面具备优势,中国在电子制造、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等领域发展较快。中印两大市场对接可以产生“1+1=11”的叠加效应。欢迎更多印度优质产品出口至中国,共享中国发展机遇。也欢迎更多印度企业通过“投资中国”增强“印度制造”。
4月1日,中印将迎来纪念中印建交75周年的重要日子。期待并相信,两国将在最高领导人战略引领下,通过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照顾、相互成就,实现龙象共舞。
- 责任编辑: 房佶宜
热门评论 4条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全部评论 67条
最热 最早 最新- 沈荼印度的钱来可以,人就不要来了。
另外在中国挣的钱请在中国花,咱一分也不让您带回家,但凡产品里检出个大肠杆菌咱罚死你,偷税漏税也罚死你,不给乙方付钱也罚死你,往印度汇款也罚死你,一报还一报。有新闻报道,去年给了阿三5万来华签证。 - 场面话可以这么说,就是对那帮家伙下手要狠,来而不往非礼也。
- 我们的大使说的对,投资中国,增强印度制造
- 印度又开始玩骗招了,想到中国来花小钱买技术,就和欢迎去印度投资,搞杀猪盘一样
- 华稼中国龙用英文应该直接写LONG!loong 这是标准化,又不和英文重合。
- 全部楼层星际旅人你觉得咱们这些谦谦君子能这么强硬自信吗?跟你说绝对不会,任何让外国看到我们人畜无害的机会都不会放过的。那可不嘛,谦谦君子处理这种事情一定要合法合规的,什么菌群残留啊,厂区消防安全设施啊,生产安全管理条例啊,生态保护啊,污染排放啊,劳动法啊,税务啊,费用拖欠啊……咱是要合法合规的啊,才不会像阿三政府一样直接抢的。
我们是实在无奈啊,已经网开好几面了,但我们不能对工人和消费者的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不负责任,也不能在法律法规上做出让步嘛,哎呀这可真无奈。 - 我在搬砖印度投资中国?有什么先进技术需要印度人来投资?咖哩。
- 胡鐳進干掉Donuts_TRUMP投资奶油吗?在好几个店看到做飞饼的。😀
- 中国龙用英文应该直接写LONG!
- 投资奶油吗?
- 小新欣`印度在信息技术、软件开发、生物制药等方面具备优势`。
驻印大使就这?能不能多了解那么一下下再说话。这些人都是特别相信西方媒体的宣传,总想着怎么和对方拉关系而不是怎么维护中国的利益。,或者他们以为和别人拉关系就能维护中国利益?幼稚至极。 - 全部楼层单吊一索男只不过是说一些漂亮的门面话而已,谁都知道印度这种国家要钱没钱,要技术没技术的。怎么可能投资中国,印度的投资额基本可以忽略不计。这是大使说的“印度在信息技术、软件开发、生物制药等方面具备优势”,完全接受了西方和印度的宣传,根本没有分辨能力,这些话说多了是真的会相信的。
- 沈荼印度的钱来可以,人就不要来了。
另外在中国挣的钱请在中国花,咱一分也不让您带回家,但凡产品里检出个大肠杆菌咱罚死你,偷税漏税也罚死你,不给乙方付钱也罚死你,往印度汇款也罚死你,一报还一报。你觉得咱们这些谦谦君子能这么强硬自信吗?跟你说绝对不会,任何让外国看到我们人畜无害的机会都不会放过的。 - 印度投资中国?有什么先进技术需要印度人来投资?
- 印度:中国人在拉拢我们,因为他们非常恐惧我们的边境战士。😁
- 三哥别来,太脏,当然喊喊话可以
- 印度人毫无底线和廉耻的,他们坐大了,只会更嚣张的挑衅我们的利益。一个粪坑印度才是好印度
- 这就好像说欢迎穷人在城里买别墅,明明知道人家买不起,太损了。
- 感觉评论区牛人真多 键盘指挥外交 🐶
- 假客套 别当真
-
万斯开喷:这玩意专“毒”西方人
2025-03-19 15:14 美国一梦 -
“MAGA希望万斯竞选下届总统”
2025-03-19 14:48 特朗普 -
“中国此举令人惊讶,底气来自‘猪肉长城’”
2025-03-19 14:19 中美关系 -
“美企重返俄罗斯将非常困难,最好的选择是…”
2025-03-19 13:32 俄罗斯之声 -
跨性别者参军禁令,也被叫停了
2025-03-19 13:23 特朗普 -
普京一脚把球踢回去了,特朗普这次接得住吗?
2025-03-19 12:09 乌克兰之殇 -
普京让特朗普等了一小时
2025-03-19 12:01 -
他再辩解:全世界都搞错了
2025-03-19 11:50 大公司 -
美商务部长又演上了:跟中国做这个交易,出卖灵魂
2025-03-19 11:32 -
美法官首次叫停:可能违宪
2025-03-19 11:24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缅泰边境最多仍有10万人在搞诈骗”
2025-03-19 11:22 打击网络诈骗 -
普京嘲讽G7:地图上都看不到
2025-03-19 11:13 普京 -
美俄通话后,美国大使馆前标语被换成了“我们在一起”
2025-03-19 11:08 -
罕见!美国首席大法官公开反对特朗普
2025-03-19 10:45 -
英国再威胁俄罗斯:小心点,欧洲还有武器
2025-03-19 10:34 不列颠 -
美财长夸口:美国梦不能光靠买便宜中国货
2025-03-19 10:20 中美关系 -
72小时内,胡塞第4次攻击美航母
2025-03-19 10:14 -
普京没同意停火30天,特朗普回应
2025-03-19 10:13 -
空客CEO下飞机直奔商务部,王文涛:希望欧企抓住机遇
2025-03-19 09:55 航空航天 -
美俄通话,“乌克兰在菜单上”
2025-03-19 09:39 乌克兰之殇
相关推荐 -
特朗普“金主”们坐不住了:回头是岸! 评论 116特朗普否认“暂缓”,美股“过山车” 评论 115“华尔街听信特朗普,代价惨痛” 评论 143“看看美国关税大棒,再看看中国海南…” 评论 59全球股市巨震,特朗普还要一意孤行 评论 7461五年级的女儿暑假研学,地点意大利或者日本,父女意见相左,想请大家给点建议?评论 327 赞 12关税硬脱钩,中国转型,美国搞笑评论 84 赞 463美国不可能实现制造业回流评论 82 赞 534为什么东北大米比南方大米好吃?评论 71 赞 05最不想反抗特朗普的,可能是中国的“经济学家”评论 63 赞 746就算是L3了又怎么样,出了严重事故伤乃至死的是车上的人评论 62 赞 87郑永年: 特朗普不会使中国再次伟大,中美拼的是“经济韧性”评论 62 赞 148特朗普砸翻世界遭中国反杀,一个大机会来了?评论 59 赞 199准确率100%!史无先例地同时试射16枚弹道导弹,解放军实战测试新反导系统评论 53 赞 3710wps很多专利都是由微软授权的评论 43 赞 1最新闻 Hot
另外在中国挣的钱请在中国花,咱一分也不让您带回家,但凡产品里检出个大肠杆菌咱罚死你,偷税漏税也罚死你,不给乙方付钱也罚死你,往印度汇款也罚死你,一报还一报。
驻印大使就这?能不能多了解那么一下下再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