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篩查計劃揭3400宗案例

大腸癌篩查計劃揭3400宗案例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總監徐樂堅醫生今日(3月3日)呼籲市民響應大腸癌關注月,透過實踐健康生活模式和定期進行篩查,預防患上大腸癌。

徐樂堅表示,世界衞生組織轄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將每年的3月定為大腸癌關注月,宣揚大腸癌篩查的重要性,並推廣健康生活習慣,冀降低大眾患上大腸癌的風險。大腸癌是本港第三常見的癌症,亦是致命癌症的第二位。在2022年,本港錄得5190宗新症,同期有2270宗因患上大腸癌而死亡的個案。

徐樂堅續稱,衞生署鼓勵50至75歲及沒有大腸癌徵狀的香港居民盡早參加政府資助的大腸癌篩查計劃,每兩年到私營機構接受一次篩查。有意參加的人士應先約見已參與計劃的基層醫療醫生,並由該醫生安排大便免疫化學測試。如測試結果呈陽性,參加者會獲轉介到已參與計劃的大腸鏡醫生接受政府資助的大腸鏡檢查。如測試結果呈陰性,參加者應於兩年後進行覆檢。
 
計劃自2016年推行以來運作暢順,去年新參與計劃的人數為約86000人,是計劃推行以來最多人參與的一年。截至去年底,累計已有約510000名合資格人士參與計劃,約77000人的大便免疫化學測試結果呈陽性,約40000人在接受大腸鏡檢查後確診大腸腺瘤,約3400人確診大腸癌。經計劃確診大腸癌的個案中,約2400宗已進行初步分析,當中約56%屬早期個案,治癒率較高。

計劃獲政府大幅度資助。截至去年底,約1090名基層醫療醫生已參與計劃,並於約2070個地點提供診症和安排大便免疫化學測試,當中約97%的地點不會收取額外費用。參與計劃的大腸鏡醫生則有約260名,在提供大腸鏡檢查基本服務時,大腸鏡醫生只可向參加者收取不多於1,000元的額外費用。現時有約780個服務地點提供大腸鏡檢查,當中超過70%的地點不會就大腸鏡檢查或切除瘜肉收取額外費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