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退休金差10倍,北大教授:应缩小到两三倍以内

城乡收入差2.5倍,退休金差10倍,北大教授姚洋觉得养老金差距应该缩小到两三倍以内。

北大教授姚洋在最新的一期节目中,分析了养老金差距大的原因。按照姚洋的说法,我国人均福利支出排在世界60多位,而人均收入排在70多位,也就是说对比收入,我们的人均福利支出并不低。

可为什么城乡差距那么大呢?姚洋说主要是结构问题。光是看收入就还好,差距大概2.5倍。我们看一下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4188元,农村是23119元,相差2.34倍,不到2.5倍。

差距大主要出在60岁以上的老人,城里的老人有3000多元的养老金,而且还每年自动增长,之前平均增幅达到7%,这两年稍微降下来了,但仍然不低,这就让不少人的养老金比子女的工资高。而农村的老人,即便是有养老金,也很低,这中间的差距少则五六倍,多则10倍。

其实,姚洋说的有点保守了。还是官方的数据,截止到2023年,企业职工月人均养老金是3162元,而城乡居民月人均养老金是214元,差距是14.78倍,接近15倍。如果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相比,那差距更是巨大。

这么大的差距,怎么解决?姚洋说2035年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差距必须缩小到一个可接受的范围,城乡收入差距应该缩小到1.5倍以内,养老金差距超过了两三倍,无法达到城乡一体化,意思是应该缩小到两三倍以内。

到2035年,还有10年的时间。到时候养老金有多少不能确定,我们假设企业职工养老金按照年均2.5%的涨幅,到2035年月人均养老金大约是4000元。那农民养老金至少要涨到1300元以上,才能达到姚洋所说的目标差距。

农民养老金1300元,就是说10年要翻6倍。算下来,平均每年要涨100元才行。过去2个月来,很多专家学者纷纷建议大幅提高农民养老金,有说翻倍涨的,也有说涨到500元,1000元的。

但说实话感觉都比较难,因为过去10年来,城乡居民养老金涨得最多的一次是20元。突然说要涨100元,感觉挺难的。

我个人觉得缩小城乡老人的养老金差距是必然的趋势,未来农民养老金肯定会有不错的涨幅。现在涨幅低,主要原因是一些地方财政本身就不宽裕,根本没条件给农民大幅涨养老金。

所以,未来就两条路,一个是中央财政加大对农民养老金的支持力度,让农民的基础养老金多涨一点。按照经济学家李稻葵的说法,给农民涨养老金,可以拉动消费,财政出的钱不亏,能赚回来。

另一个是提高统筹的层次,这也是姚洋的建议。我觉得这是一个方向,现在农民养老金还在县一级的范围内,也就是说不同县的养老金差距都很大,有钱的县,农民养老金涨的多,没钱的涨得很慢。

现在基础养老金最高的上海是1490元,最低的省份只有140多元,相差了10倍。再看城镇职工的平均养老金,最高的西藏是5000多元,最低的吉林是3000多元,差距不到2倍。原因就是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实现了全国统筹,一个广东养了半个中国。

如果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也实现了全国统筹,那差距肯定会大幅缩小。所以,提高统筹层次是要去做的一件事。

不管怎么说,农民朋友非常不容易,希望他们到了60岁之后,能够老有所依,老有所靠。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