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隆:美俄关系重启?中国会面临怎样的局势?
最后更新: 2025-02-20 13:29:59【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赵隆】
当美国总统特朗普公开宣称自己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展开了“富有成效”的对话后,围绕俄乌问题的信息一时井喷。美国副总统J.D.万斯、美国新防长海格塞斯、美方俄乌特使凯洛格在欧洲先后表态,近乎对盟友欧洲的一场“羞辱”。
紧接着,2月18日,美俄在沙特会晤——没有欧洲和乌克兰。双方似乎都对四个多小时的谈判比较满意,就四项原则达成了一致。
当地时间2月18日,俄美两国代表团在沙特举行会谈 《纽约时报》
此时的欧洲还在召开紧急会议,但迟迟未见初步应对方案。本打算19日到沙特的泽连斯基,18日却从阿联酋转道土耳其,与埃尔多安举行会谈;他表示,沙特行程将推至3月10日。
棋局形势仍是迷雾重重。
2月18日,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在首都安卡拉总统府与到访的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展开正式会谈。 央广网
冻结冲突还是长久和平,各方对标了吗?
特朗普在俄乌停火问题上针对欧洲实施“越顶外交”,直接与俄罗斯开展对话谈判,并通过高级官员公开表态“欧洲不会参加未来谈判”,给欧洲政界和战略界带来巨大震动。
欧洲多国领导人在巴黎举行紧急会议,商讨乌克兰局势和欧洲集体安全等议题,以应对特朗普的政策调整。但在笔者看来,特朗普政府的这种表态并非一时兴起,美欧的立场鸿沟背后有清晰的逻辑链条。
一方面,美欧关于“冻结冲突”的诉求不一致。在特朗普看来,任何参与谈判的一方,都需要认同乌克兰难以通过军事手段恢复2014年、甚至1991年的边界,为及时止损需尽快结束热战。然而,不少欧洲国家的立场是,以接触线为基础的停火等同于“俄罗斯的胜利”,难以实现“公正持久的和平”,只要乌克兰不放弃抵抗,就必须援助到底。
另一方面,部分欧洲国家被视为特朗普“停火方案”的绊脚石。例如,特朗普多次表示加入北约对乌克兰而言不现实,而英国和部分东欧国家在支持乌克兰“入约”问题上立场坚定。特朗普还提出,欧洲国家需要在停火后部署军队承担维和任务,但德国等对此持反对意见。此外,特朗普通过极限施压迫使乌克兰做出重大妥协,谋求与俄罗斯进行利益置换以实现“大交易”等想法,也面临欧洲以国际道义和责任为理由的阻挠。
如果从理性现实的角度出发,无论是乌克兰的停火止战,还是后续的维和与重建行动,都不可能没有欧洲的参与。因此,美国政府的这些表态并不意味着欧洲真的被踢出局。从特朗普“交易人”的风格来看,不排除美国借机将欧洲上桌谈判的“资格”作为施压和讹诈筹码,迫使欧洲主动再增加军费、甚至在经贸等问题上对美妥协,实现由欧洲人自己维护欧洲安全和乌克兰战后重建的目标。至于欧洲能否应对这种压力,取决于其内部的立场整合和行动协调能力。
根本上讲,如果在欧洲看来,特朗普的“停火方案”过于偏袒俄罗斯,只要欧盟或欧洲主要大国能够形成一致立场,仍可通过提高军费上限或发行国防债券,增加从美国的武器采购,扮演对乌援助的“领头羊”角色。在这个问题上,欧洲缺乏的不是经济实力而是政治意愿。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尽管特朗普的确将俄乌停火作为近期的头号优先事项之一予以推进,但也要看到恢复谈判只是乌克兰实现和平这一漫长过程的起点。
根据媒体透露的特朗普“和平计划”,以接触线为基础实现停火,对俄乌双方而言并非不可接受,但在克里米亚的主权归属、非军事区的范围和功能、俄乌“互换”控制领土、乌克兰不加入北约的承诺、维和行动和最终安全保障设计等问题上,难以满足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核心诉求。
同时,特朗普和普京都是主导型的外交风格。普京更关注战后安排,包括通过修改宪法明确乌克兰的中立国地位、限制乌克兰部队规模和外国驻军、全面解除对俄制裁等,并得到美国关于战后地区安全架构方面的具体承诺。
特朗普则更关注迅速冻结战争,通过“交易”确保美国不再因乌克兰过度承担成本。另一方面,乌克兰可能更关注如何平衡“主权”与“治权”,如何获得可靠的长期安全保障,以及如何更快地融入欧洲。各方在议题优先排序上本就存在落差。
资料图:2019年6月2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日本大阪参加G20峰会。 新华社/美联
当然,谈判本身就是妥协的艺术。这次是美俄高层在2022年乌克兰危机爆发后首次面对面接触,有助于双方把真实的想法摆上台面。未来特朗普与普京的元首会晤,也有利于淡化上述立场分歧;但在乌克兰危机持续三年,俄乌承受上百万伤亡,美欧付出千亿规模军事和经济援助的背景下,各方在核心诉求上不会轻易让步,施压与妥协的相互交织可能持续数轮。
相较于俄罗斯、乌克兰甚至欧洲强调的“持久和平”或安全保障,特朗普的“和平方案”更聚焦短期结果。简言之,只要能够通过所谓“百日计划”实现哪怕是暂时停火,无论最终乌克兰和平机制和安全保障能否建立,都足以被特朗普以“和平总统”自居渲染为己方的胜利。
普京和泽连斯基,为什么都不能轻易妥协?
毫无疑问,特朗普的“止战心切”给予俄罗斯在“战与和”问题上更多政策回旋空间。从国防预算增长、持续提升军工产能、强化合同兵招募力度来看,俄罗斯不会轻易放弃“边打边谈、以战逼和”的策略。
俄罗斯要的不只是简单的停火或冻结,而是期待把停火与战后安排相关议题挂钩,重新规划整个地区的地缘政治和安全秩序。正如笔者在上一篇访谈中所提到的那样,普京要的不是“新明斯克协议”,而是“新雅尔塔框架”。
当然,在某种程度上,停火符合俄罗斯的利益,因为尽管在战场上占有相对优势,但远未达到可以仅通过“战场胜利”就解决危机的地步。但是,如果最终的停火方案不能明确乌克兰不能加入北约,不包括美俄围绕全球战略稳定来重构欧洲和欧亚地区安全架构等重大问题展开的一揽子式谈判,不包括来自获得具有约束力的安全承诺,并妥善解决被乌控制的库尔斯克地区等问题,那么这种停火在俄罗斯看来,只是为乌克兰在战场上觅得喘息之机。
与此同时,特朗普的“停火方案”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迎合普京的诉求,也取决于俄罗斯的动态评估,俄罗斯目前所提出的强硬立场并非完全不可更改。关键在于,特朗普对欧洲的强硬姿态和在国内的强势地位(共和党控制国会两院,在民众中的胜选余温仍在)不会一直延续。
根据以往的经验,如果特朗普快速冻结冲突的尝试不断碰壁,很可能导致消耗其耐心并改变其看法。同样,如果无法在年内取得明显进展,伴随着明年中期选举的压力到来,其政策空间也会受到压缩。更何况,俄罗斯一直希望削弱来自跨大西洋联盟的威胁,美欧在乌克兰危机上的分歧,也将被其视为机遇加以利用。
考虑到这些因素,俄罗斯可能不会轻易放弃当前这个“机会窗口”,而是利用特朗普的心态,坚持“想打可打、想谈可谈”的姿态,以软硬皆施的方式围绕俄方核心诉求结束热战阶段。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朱敏洁
-
不演了,美国白宫吹捧:国王万岁!
2025-02-20 13:17 美国政治 -
“DeepSeek背后 有所炫目的大学”
2025-02-20 12:10 外媒看中国 -
中国驻巴拿马使馆严正声明
2025-02-20 10:46 -
欧盟贸易专员献殷勤:对付中国好商量,那关税…
2025-02-20 10:43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中国持有美债降至2009年以来最低水平
2025-02-20 10:27 -
新“空军一号”项目一拖再拖,特朗普暗示要换掉波音
2025-02-20 10:02 航空航天 -
英国首相化身“嘴替”:泽连斯基就是丘吉尔
2025-02-20 09:54 -
印度在阿富汗将有新动作,“生怕落后中国”
2025-02-20 09:48 龙象之间 -
美驻华外交机构要有“大动作”?
2025-02-20 09:26 中美关系 -
美国关闭国际开发署,中国会否加强对外援助?我使馆回应
2025-02-20 08:37 中国外交 -
澳大利亚:不同寻常!但中方没毛病
2025-02-20 08:13 -
特朗普警告泽连斯基:赶紧的,不然国家就没了
2025-02-20 08:05 乌克兰之殇 -
国安部:间谍以招聘兼职为掩护,诱骗同学窃取秘密
2025-02-20 07:22 国家安全 -
普京:愿同特朗普会面,但…
2025-02-20 06:46 俄罗斯之声 -
未来5年每年削减8%,特朗普对国防预算出手
2025-02-20 06:45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美两架小型飞机相撞,致2死
2025-02-20 06:45 航空安全 -
美国再不给钱,非洲这个大规模项目或转向中国
2025-02-19 23:28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普京:没有人将乌克兰排除在谈判进程之外
2025-02-19 23:21 乌克兰之殇 -
被特朗普严厉批评,泽连斯基回怼
2025-02-19 23:18 乌克兰之殇 -
他维护上了:特朗普这么做,是为了叫醒欧洲人
2025-02-19 22:59 欧洲乱局
相关推荐 -
“如果处理不当,还有比美国衰退更可怕的事情” 评论 126回过味了?“不该抗中,是时候‘去美国风险’” 评论 102美业界“喊疼”:请中方“收回成命” 评论 350朝令夕改!“没人知道特朗普五天后的规定是啥样” 评论 2431如果你是美国总统,现在要使美国再次伟大,你会怎么做?评论 228 赞 22学习历史是中国人在基础教育阶段的的必修课,不应该从考试中去除评论 189 赞 1103鸡蛋说明美国市场经济原理变了,高度垄断,关税战马上引发新一波大通胀评论 123 赞 544日本世博会首日涌入14万人直接傻眼!建筑坍塌、毛坯场馆、天价餐食,厕所还没纸…评论 88 赞 146特朗普发起的关税战会演变成战争吗?评论 48 赞 237请问除了收到回复什么比较客气不得罪人?评论 45 赞 18警惕一切阴阳怪气者对回国潮的围攻评论 42 赞 610兔主席:“草台班子”真草台,特朗普在全世界给了自己一记响亮耳光评论 32 赞 30最新闻 Hot
-
“人人都想制造业回流美国,但没多少人想自己下工厂”
-
欧盟警告欧洲领导人:不准去!
-
为筹钱暗杀特朗普,美国一青少年枪杀父母,还打算逃到乌克兰
-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略萨去世,曾表示“美国将让位给中俄”
-
“美国,下三流做法”
-
克宫警告:此举必然导致局势升级
-
“不能太依赖美国,欧洲得买点俄气”
-
“仅靠美国?休想”
-
“抛售美债是对美国经济政策丧失信心”
-
“如果处理不当,还有比美国衰退更可怕的事情”
-
“哈马斯愿释放所有以色列人质,但有个前提”
-
“印度这行业要玩完了”
-
回过味了?“不该抗中,是时候‘去美国风险’”
-
“豁免是对中国实力的认可,不豁免更是机会”
-
“离了中国货,清凉一夏都难…”
-
“还跟我提投资?等美国稳定了再说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