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服务热线
400-856-5388
当前位置:
中研网 > 结果页

2025特医食品行业市场发展规模、竞争格局分析

特医食品企业当前如何做出正确的投资规划和战略选择?

  • 北京用户提问:市场竞争激烈,外来强手加大布局,国内主题公园如何突围?
  • 上海用户提问:智能船舶发展行动计划发布,船舶制造企业的机
  • 江苏用户提问:研发水平落后,低端产品比例大,医药企业如何实现转型?
  • 广东用户提问:中国海洋经济走出去的新路径在哪?该如何去制定长远规划?
  • 福建用户提问:5G牌照发放,产业加快布局,通信设备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 四川用户提问: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
  • 河南用户提问:节能环保资金缺乏,企业承受能力有限,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
  • 浙江用户提问:细分领域差异化突出,互联网金融企业如何把握最佳机遇?
  • 湖北用户提问:汽车工业转型,能源结构调整,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在哪里?
  • 江西用户提问:稀土行业发展现状如何,怎么推动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
免费提问专家
预计2024年市场供给规模可达113.5亿元,并有望持续增长。预计到2027年,中国特医食品市场规模将达到234.2亿元。

特医食品行业市场发展规模、竞争格局分析 

特医食品,全称为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是为了满足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特定疾病状态人群对营养素或膳食的特殊需要,专门加工配制而成的一类食品。

它不同于普通食品,普通食品适用于一般人群,而特医食品是针对特殊医学状况人群的营养支持。它也区别于药品,药品主要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但特医食品是通过营养途径来改善患者营养状况,辅助治疗疾病。

这类食品根据不同的适用人群和医学状况可以分为全营养配方食品、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和非全营养配方食品。例如,针对糖尿病患者的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会调整碳水化合物的来源和比例;针对肾病患者的产品则会严格控制蛋白质等成分的含量,以满足特殊人群的特殊营养需求。

下游需求的持续旺盛,如人口老龄化加剧使得老年群体对特殊营养支持需求增加,慢性疾病患者群体扩大等,都为特医食品的供给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市场基础与强劲动力,推动市场供给规模稳步增长。

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是推动市场需求增长的关键力量之一,老年人群体由于身体机能衰退和慢性疾病的困扰,对特殊营养支持的需求日益迫切,特医食品能精准满足其营养需求,助力健康管理。消费者观念的转变也功不可没,如今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达到了新高度,对特医食品在疾病预防、治疗及康复过程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入的认知,从而积极选择特医食品作为健康保障的重要手段。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的《2025-2030年中国特医食品行业竞争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

一、市场发展现状

定义与分类:特医食品,全称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是指为满足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者特定疾病状态人群对营养素或者膳食的特殊需要,专门加工配制而成的配方食品。特医食品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适用于0月龄至12月龄的特医食品,大致可分为母乳营养补充剂、低乳糖配方食品、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食品;另一类是适用于1岁以上人群的特医食品,可细分为全营养配方食品、针对特定疾病的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以及非全营养配方食品等。

市场规模:近年来,特医食品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中国特医食品市场规模已从2016年的25.9亿元快速增长至2023年的156.3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预计2024年市场供给规模可达113.5亿元,并有望持续增长。预计到2027年,中国特医食品市场规模将达到234.2亿元。

市场供需:目前我国特医食品产量并不高,但在需求的刺激下增长较快。2020年国内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产量约为4.93万吨,2023年增长至8.22万吨。而需求量方面,2023年国内特医食品需求量大约为10.21万吨,保持持续上涨的态势。总体来看,国内企业产量尚不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量,还需要从国外企业进口特医食品以满足市场需求。不过,国内供给方正在逐渐受到追捧,国内市场需求满足率(产量/需求量)已有80%左右,且总体呈现出上涨态势。

市场竞争:特医食品市场竞争激烈,外资巨头如雀巢、雅培、美赞臣等凭借技术、经验等优势,在国内特医食品市场占据重要地位。国内新锐品牌如圣元、华氏医药、玛士撒拉等也在积极布局特医食品领域,并取得显著成果。

二、市场前景

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人是特医食品的重要消费人群。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特医食品作为老年人群补充营养、慢病治疗临床营养支持的主要产品,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

慢性病患者增多:慢性病正在成为中国国民健康的头号杀手。越来越多的营养学家、医生、临床营养师和患者开始重视特医食品在临床上的使用,为特医食品市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消费者观念转变:如今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达到了新高度,对特医食品在疾病预防、治疗及康复过程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入的认知,从而积极选择特医食品作为健康保障的重要手段。

三、市场环境

政策环境:国家对特医食品行业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律法规来规范行业发展。如《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管理办法》《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标识指南》《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等文件的发布,为特医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市场环境:市场上特医食品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但仍存在产品数量与健康需求不匹配、购买渠道不畅通等问题。随着产业链的不断完善,特医食品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

竞争环境:特医食品市场竞争激烈,海外巨头占据一定市场份额,国内企业也在积极布局特医食品领域,寻求市场突破。未来,特医食品竞争格局正从价格竞争向差异化竞争转变,如何在细分市场中挖掘新增长点将成为企业战略规划关键。

四、发展趋势

产品多样化与个性化:为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特医食品行业将出现更多种类、更多功能的产品。针对特定疾病或健康问题的定制化特医食品将逐渐增多,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技术进步: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医食品的营养成分和治疗效果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AI技术的引入将革新食品的生产和消费方式,通过分析个人健康数据,AI可以提供个性化的营养解决方案。

国际化:特医食品市场供需两端正在快速调整,尤其是在欧美和亚太地区,市场需求不断扩张,为国内特医食品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创造条件。

国产替代:随着我国特医食品企业不断发展,研发能力逐渐提高,部分企业的自主研发产品已经进入临床使用,未来有望逐步实现国产替代。

综上,特医食品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该行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机遇。

想了解更多中国特医食品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5-2030年中国特医食品行业竞争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报告对我国特医食品行业的供需状况、发展现状、子行业发展变化等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国内外特医食品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面对行业的发展挑战、行业的发展建议、行业竞争力,以及行业的投资分析和趋势预测等等。

相关深度报告REPORTS

2025-2030年中国特医食品行业竞争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特医食品,全称为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是为了满足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特定疾病状态人群对营养素或膳食的特殊需要,专门加工配制而成的一类食品。它不同于普通食品,普通食品适...

查看详情 →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中研网只提供资料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对有关信息或问题有深入需求的客户,欢迎联系400-086-5388咨询专项研究服务)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pay@chinairn.com
标签:
72
相关阅读 更多相关 >
产业规划 特色小镇 园区规划 产业地产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 研究报告 IPO咨询
延伸阅读 更多行业报告 >
推荐阅读 更多推荐 >

2025年中国电梯市场需求分析:大量老旧电梯面临更新改造的需求

目前我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新装电梯市场和最大的电梯生产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6月,全国电梯、自动扶梯及升降机产量为14.6万台,202...

民营经济行业市场全景调研:截至去年9月底,全国登记在册民营企业超过5500万户

民营企业是我国科技创新的主体,也是技术推广应用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2023年,民营企业整体研发费用与研发强度再次双增长。国家发展改革...

手机国补正式落地 2025年中国手机市场深度调查

手机国补正式落地2025年的国家补贴政策已经在1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2025年1月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

2024年中国制氧机行业主要企业经营情况分析及消费趋势调研

制氧机是制取氧气的一类机器。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的健康更加关注,其中氧疗和氧保健作为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一种...

2025年服务器行业市场调研分析:算力需求激增,或将加速服务器市场重新洗牌

机构称富士康将成全球最大服务器供应商AI计算需求增长下,服务器市场格局正在发生改变,让消费电子领域的代工厂商富士康成为最大的服务器厂...

2024年中国电影行业分析:2024年国产影片票房占比近8成

2024年国产影片票房占比近8成据国家电影局统计,2024年全年电影票房425.02亿元。其中国产影片票房为334.39亿元,占比为78.68%;城市院线观...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中研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研普华集团 联系方式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诚聘英才 企业客户 意见反馈 报告索引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1998-2025 ChinaIR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行业研究网(简称“中研网”)    粤ICP备18008601号-1
研究报告

中研网微信订阅号微信扫一扫

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市场调研可研报告产业招商专精特新

项目热线400-856-5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