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制品行业再现重磅整合,海尔生物拟“蛇吞象”上海莱士


市值111.9亿元的海尔生物,拟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对市值为479.3亿元的上海莱士进行合并,这显然是一桩“蛇吞象”的交易。

12月22日晚间,海尔生物、上海莱士双双发布公告称,正在筹划由海尔生物通过向上海莱士全体股东发行A股股票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上海莱士,并发行A股股票募集配套资金。同时宣布双方拟于2024年12月23日开市起停牌,预计停牌不超过10个交易日。
公告显示,海尔生物与上海莱士已于12月20日签署了初步意向协议,关于本次交易的具体交易方案、换股价格、债权债务处理、员工安置、异议股东保护机制等安排将由双方沟通、论证、协商后,在正式签署的交易协议中进行约定。
在停牌前,发起并购的海尔生物市值为111.9亿元,而被并购的上海莱士市值则为479.3亿元,是海尔生物的4倍有余。毫无疑问,这又是一场“蛇吞象”式并购交易。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莱士曾在去年12月份发布公告称,海尔集团通过旗下子公司海盈康以125亿元的价格收购基立福所持有的上海莱士20%股份,加之基立福委托的表决权,海尔集团将合计持有上海莱士26.58%股股份。该交易已于今年7月份正式完成,海盈康成为其控股股东,海尔集团成为实际控制人。
这也意味着,此次交易为同一实控人下的合并重组,两者均属“海尔系”。
此外,海尔生物和上海莱士在业务方面也有较多重合之处。海尔生物是海尔集团在生物医疗领域的布局,成立于2005年,2019年科创板上市。主营业务是面向生命科学和医疗创新领域,提供智慧实验室、数字医院、智慧用血等数字场景综合解决方案。
而上海莱士成立于1988年,2008年在深交所上市,是目前我国最大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其主营业务为生产和销售血液制品,主要产品为人血白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等。
据了解,血制品属于高壁垒行业,我国自2001年5月起就不再批准新的生产企业,目前国内持续经营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不足30家,且仅少数企业持有多张生产牌照。
从业绩上来看,上海莱士2021年-2023年营收分别为42.88亿元、65.67亿元、79.64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2.95亿元、18.8亿元、17.79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3.14亿元,同比增长6.39%;净利润为18.38亿元,同比增长2.81%。
如需转载请与上海鸣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系。未经上海鸣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80316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