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牌照已累计注销94张 年内9家支付机构“离场”

2024-12-14 10:08 来源:证券日报

  日前,开店宝支付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开店宝支付”)发布《支付业务暂停公告》(以下简称“公告”)称,将对现有存量业务有序退出和清理。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官网更新已注销许可支付机构名单,截至今年12月13日,已确定注销的支付牌照累计达94张,今年内支付牌照注销数量为9张。

  开店宝支付公告称,由于经营状况的变化,为了最大限度保护商户及合作伙伴的利益,该公司决定暂停支付业务,即日起对现有存量业务进行有序退出和清理:对经评估存在风险隐患的业务,将在2024年12月20日前完成清理;2024年12月31日之后将暂停所有存量支付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开店宝支付牌照有效期至2026年12月21日,也就是说该公司支付牌照尚未到期,却选择了“退出”。

  谈及开店宝支付退出原因,博易欣通信息科技服务有限公司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向记者分析认为,原因主要有三方面,第一,《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业务管理的通知》发布后,银行卡收单业务特别是特殊场景业务门槛提高,整体交易规模呈现下降趋势;第二,扫码交易规模增速下降,业务竞争激烈且客户黏性较高,导致部分收单机构转型困难;第三,出于机构自身运营考量的因素。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从行业视角分析称:“总体来看,金融管理部门对支付行业监管加强,对支付机构合规经营有更高的要求,支付行业发展也具有规模经济特点,这些因素推动近两年支付机构退场情况不断出现。”

  整体来看,今年已有9家支付机构注销支付牌照或退出支付市场。包括深圳市银联金融网络有限公司、银视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广州银联网络支付有限公司、平安付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北京数字王府井科技有限公司等。

  而上述注销支付牌照公司中也有因合并整合而注销的机构。比如,央行同意平安付电子支付有限公司合并平安付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合并后,平安付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终止支付业务并注销《支付业务许可证》。

  “目前支付行业处于调整期,但洗牌背后也存在机遇。抛开机构自身因素,当前第三方支付机构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愈发严峻的合规形势,支付机构呈现机构数量减少,但整体实力增强的趋势。但支付机构数量减少并不一定会导致支付服务减少或者质量下降,未来支付行业有望迎来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娄飞鹏说。

  “如今支付市场处于调整期。行业分化加剧,最终出现‘强者恒强’局面。”王蓬博说,究其原因,一是支付行业竞争愈发激烈,市场份额向头部机构集中的趋势日益明显;二是在支付交易量日趋饱和的环境下,少数优质头部企业的集聚效应将会愈发明显,而中小机构面临合规、盈利能力等方面挑战,最终部分机构因被合并或注销牌照而退出市场。

  存量时代下支付机构如何合规发展?娄飞鹏建议:“在行业调整期过程中支付机构应将更多的资金用于研发及提高经营质效,一方面是机构需坚守自身定位加强合规建设,在数字化浪潮中寻找机会;另一方面是加强场景接入及建设,提高经营质效。”(记者 李冰)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马欣)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2025银行 > 银行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支付牌照已累计注销94张 年内9家支付机构“离场”

2024年12月14日 10:08    来源: 证券日报    

  日前,开店宝支付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开店宝支付”)发布《支付业务暂停公告》(以下简称“公告”)称,将对现有存量业务有序退出和清理。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官网更新已注销许可支付机构名单,截至今年12月13日,已确定注销的支付牌照累计达94张,今年内支付牌照注销数量为9张。

  开店宝支付公告称,由于经营状况的变化,为了最大限度保护商户及合作伙伴的利益,该公司决定暂停支付业务,即日起对现有存量业务进行有序退出和清理:对经评估存在风险隐患的业务,将在2024年12月20日前完成清理;2024年12月31日之后将暂停所有存量支付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开店宝支付牌照有效期至2026年12月21日,也就是说该公司支付牌照尚未到期,却选择了“退出”。

  谈及开店宝支付退出原因,博易欣通信息科技服务有限公司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向记者分析认为,原因主要有三方面,第一,《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业务管理的通知》发布后,银行卡收单业务特别是特殊场景业务门槛提高,整体交易规模呈现下降趋势;第二,扫码交易规模增速下降,业务竞争激烈且客户黏性较高,导致部分收单机构转型困难;第三,出于机构自身运营考量的因素。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从行业视角分析称:“总体来看,金融管理部门对支付行业监管加强,对支付机构合规经营有更高的要求,支付行业发展也具有规模经济特点,这些因素推动近两年支付机构退场情况不断出现。”

  整体来看,今年已有9家支付机构注销支付牌照或退出支付市场。包括深圳市银联金融网络有限公司、银视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广州银联网络支付有限公司、平安付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北京数字王府井科技有限公司等。

  而上述注销支付牌照公司中也有因合并整合而注销的机构。比如,央行同意平安付电子支付有限公司合并平安付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合并后,平安付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终止支付业务并注销《支付业务许可证》。

  “目前支付行业处于调整期,但洗牌背后也存在机遇。抛开机构自身因素,当前第三方支付机构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愈发严峻的合规形势,支付机构呈现机构数量减少,但整体实力增强的趋势。但支付机构数量减少并不一定会导致支付服务减少或者质量下降,未来支付行业有望迎来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娄飞鹏说。

  “如今支付市场处于调整期。行业分化加剧,最终出现‘强者恒强’局面。”王蓬博说,究其原因,一是支付行业竞争愈发激烈,市场份额向头部机构集中的趋势日益明显;二是在支付交易量日趋饱和的环境下,少数优质头部企业的集聚效应将会愈发明显,而中小机构面临合规、盈利能力等方面挑战,最终部分机构因被合并或注销牌照而退出市场。

  存量时代下支付机构如何合规发展?娄飞鹏建议:“在行业调整期过程中支付机构应将更多的资金用于研发及提高经营质效,一方面是机构需坚守自身定位加强合规建设,在数字化浪潮中寻找机会;另一方面是加强场景接入及建设,提高经营质效。”(记者 李冰)

  

(责任编辑:马欣)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