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多只可转债触及强赎条款,提前赎回的可转债近期再度增多。
专家表示,A股市场企稳回暖,是可转债市场提前赎回现象增多的重要背景,也为存量可转债估值提升和活力改善创造有利条件。随着可转债市场的活力增强,市场投融资功能将被进一步激活,更好地服务于上市公司发展。
多只可转债提前赎回
11月22日,浙22转债迎来最后交易日。浙商证券公告,公司股票自9月27日至11月5日连续30个交易日内有15个交易日收盘价格不低于“浙22转债”当期转股价格的130%。根据约定,已触发可转债的赎回条款。公司决定行使可转债的提前赎回权,对“赎回登记日”登记在册的“浙22转债”以100.275元/张价格全部赎回。这也是近一年来首次有券商提前赎回可转债。
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21日收盘,浙22转债价格单日上涨1.66%,为125.61元/张,与提前赎回价格相差较大。此外,11月27日为浙22转债最后一个转股日,从11月28日起,浙22转债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摘牌。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的不完全统计,截至11月21日,已有约16家上市公司在11月发布提前赎回可转债公告,数量之多创下今年以来的月度纪录。其中,瀛通通讯、胜蓝股份、聚飞光电、宇瞳光学、捷捷微电等多家上市公司公告了具体赎回登记日期,豪能股份、龙净环保、永鼎股份等上市公司也已发布提前赎回提示公告。
“可转债主流退出方式包括赎回和转股。其中,赎回又分为到期赎回和强制赎回。”银河证券固收分析师刘雅坤表示,随着市场风险偏好提升,进而带动权益市场回暖,正股价格的回升促进更多可转债触发提前赎回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