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察者网“中国经济季度观察·圆桌纵横谈”(2024三季度)上篇:供给侧还是需求侧?中国经济改革该朝哪边走
最后更新: 2024-10-21 14:34:222024年,观察者网重磅推出季度性经济观察栏目——中国经济季度观察·圆桌纵横谈,邀请经济界和金融界重量级专家学者,围绕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季度经济数据,解读中国经济形势和政策,回应当下公众最为关心的热点话题,展望未来发展。
10月19日,2024年第三期中国经济季度观察·圆桌纵横谈在上海举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盛松成,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张燕生,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厦门大学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赵燕菁等嘉宾齐聚一堂,聚焦三季度经济数据和近期出台的一揽子增量政策,共议中国经济破局之道。
本文为圆桌讨论实录上篇。
左起:李世默、鲁政委、彭文生、盛松成、张燕生、赵燕菁、王慧
王慧:今天圆桌讨论的主题是“一揽子增量政策,求解中国经济破局之道”,这也是最近大家讨论非常热烈的一个主题:为什么选择在目前这个时间点出台一揽子增量政策?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国家的政策思路进入到了一个大调整和转向阶段?这个增量到底要多少万亿,才能跟市场预期相匹配?
今天是10月19日,一个月之前的9月18日,美联储宣布降息,我相信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在那之后的一个月时间里,中国的经济政策发生了很大转变,从最高决策层到经济相关的各个政府部门,都先后亮相推出了新政。
首先是9月24日,三大金融主管部门召开新闻发布会;紧接着是9月26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然后是9月29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之后发改委、财政部的发布会接踵而至。
首先我想请各位经济学家们来谈一谈,你们怎么理解这次的一揽子增量政策与这套政策组合拳?同之前的政策相比有哪些异同?
改革应该放在需求侧还是供给侧?
张燕生:这次推出的一揽子增量政策,主要有5个方面的内容:宏观逆周期调节、扩大内需、助企脱困、提振资本市场和促进房地产的止跌企稳。
至于该怎么看待这一揽子增量政策?先从我们改革开放的经验说起。我们衡量经济发展,主要看两个指标:GDP和TFP(全要素生产率)。从2002年到2008年,中国GDP年均增长率是10.47%,TFP年均增长率4.2%。
什么叫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标志就是TFP的大幅提升。因此,我个人认为2002年到2008年是过去45年来,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最好的时期。当然这中间有经验也有教训,时间关系就不展开说了。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测算:1991—2015》,周永锋,《理论探索》,2018年第3期。
有两个原因促成了这段时期的发展。一是从1998年到2002年推出的一揽子政策,在短期解决国内内需不足的问题,采取的策略是发行了6600亿元的长期建设国债,带动3.2万亿元的投资。
而且,那一次出台政策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就是真抓实干。1998年2月形成一揽子政策,当年10月就派了31个督察组下去,主要查三件事:第一,查合不合规,要求把所有的合规证书拿出来,比如项目的招投标、项目的法人责任制及工程监理制等等。第二,查资金是否到位。第三,查是否开工。比如长期建设国债投在某个省的交通基础设施,就查每一个片区、每一个工段开工没有,堤防开工没有,粮库开工没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开工没有等等。
中期则解决结构性改革。我们这里搞金融的人都知道,1998年到2002年有金融股改、引进战略投资人等等。我个人认为,那个时期对今天出台一揽子增量政策是有借鉴意义的,它带来了后续GDP的高增长,也带来了TFP的高增长。
过去45年来,哪个阶段的GDP增长是最慢的?答案是2009年到2022年。2009年以来,GDP的年均增长率为7%,TFP年均增长率为2%,而最近几年已经下降到1.21%到1.3%。
所以我有时候也在想,为什么政府在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后,会出现2012年GDP增长率破8%、2015年GDP增长率破7%的情况?也就是说,大规模刺激政策对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认为一揽子增量政策,无论是逆周期调节、扩大内需、助企脱困、提振资本市场还是促进房地产的止跌企稳,在短期内就是要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
这里就会有一个政策选择,短期内是扩大投资更有效,还是扩大消费更有效?哪个是快变量,哪个是慢变量?就投资来说,我们当年的研究结论是,固定资产投资或基础设施投资已经在2018年达到峰值。
那么现在来讲,我们的目标是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这个投资的峰值过去了吗?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大且值得争论的问题。
一揽子增量政策的中期目标是解决当前存在的另外一个问题:内生动力不足。我们现在缺少信心,缺少预期,什么样的政策能够建立起信心和预期?
从长期来讲,我非常同意刚才前面几位嘉宾讲的,但怎么改善地方政府、企业和居民的负债状况?怎么通过这一揽子增量政策,用2024年到2027年4年时间进行结构性调整,让中国经济在2028年之后慢慢步入到高增长的轨道?
从这个角度来讲,刚才的讨论中体现出两种不太一样的观点。一方观点是强调短期的长刺激,无论是针对股市、房地产还是地方债;另一种观点则是分短期、中期和长期的解决问题。现在需要明确的是,中国经济在短期、中期和长期究竟面临什么样的问题?如何通过一揽子增量政策解决问题?
我最后补充一句,我们知道我国的恩格尔系数从1978年的63.9%下降到2000年的42.2%。因此2000年以后,老百姓的需求主要是买车和买房,由过去的吃和穿转向了住和行。而2000年以来,房地产、建筑业和重化工业的发展对改革存在哪些需求?应该讲是对要素市场的改革,包括金融、土地、资源等等。其中有些领域的改革直到今天仍然在攻坚克难的阶段。为什么?
我的看法是,2000年之前我国改革的重点是商品市场的市场化改革。我们解决了商品、外汇和资本的短缺问题,但是当我们后续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时,可以看到部分体制机制的改革并没有完成。
现在改革的重点究竟是什么?我个人认为是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来的那些问题,包括中央-地方财税关系等等,现在可能到了应该推动这些方面改革的阶段。在引进外资的层面,也到了应该解决中国和世界关系的阶段。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郭涵
热门评论 3条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全部评论 77条
最热 最早 最新- 哇哇哇王慧真好看
- 是物资极大丰富吗?国家领导人说过全国还有X亿人口收入不足1000千元,这么大的低收入人群,怎么消费?物资过剩吗?贫富差距是问题,本质是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来了,问???????
- 涉及经济问题,观网评论区就是毫无常识的吐槽批斗大会,试问你们赚不到钱,为什么还有时间上网吐槽?有时间不去赚钱吗?问题是个人都会提出,办法呢?浪费时间就是浪费金钱就是浪费生命,切记!
- 全部楼层欣欣无节制发钱才会高通胀,越发越穷。
房贷利率,存量可是千呼万唤始出来,这就证明了利益集团对到嘴的肥肉是绝不愿意吐出来的,别说什么做大蛋糕,再大,也不愿分给穷鬼们。对的,一些理论是行不通的,有钱了谁也不愿意分给别人,带动更不可能,人性的自私一面不能小看。 - 什么供给侧需求侧,这些理论上的概念,说实话下面一些厅级、处级领导都弄不清楚,包括一些县委书记、县长都不明白这些概念,何况一般的公务员和普通的老百姓呢。整天说一些老百姓听不懂的话,干部群众不明白的话,这未必是好事。
- 收入分配的问题不解决,供给侧改革如无根浮萍
- 掏心真话市场主导,计划补充,就国计民生等方面的产能你,如果过剩,就有计划来匹配。市场经济也可能短缺导致物价上涨,所以,催生产能扩张。但一旦过剩怎么办?难道学资本主义讲牛奶倒掉?这是错的。那就计划购入牛奶发给学生等。所以,当市场出现过剩,而过剩的又是国家国民需要的,就可以计划采购配给公平的人群,先优先老少边穷地区的学生和幼儿园的孩子。并形成一定几年的制度预算。再有多的产能就采购供给全体中小学生。等等。类似钢材铝锭铜锭锌锭等。在价格低迷时,就采购国储。在基建不足时,就采购或者买断中西部地区的公路铁路高铁甚至医院大学基建负债部分的银行贷款。因为这个立竿见影,而要从新规划基建项目从工程设计到施工设计到招标到进场征地拆迁等,都需要太长过程。买断这些债务就来的快。市场上特别是是音律3-5的银行股净资产但对者的银行股,也是收储的好标的。当下搞的实质上是双轨制,只不过是市场多了些,但这也符合他们一贯提出并着力推行的让市场主导资源配置的发展经济的基本构想和设计。其实质是供给方主导市场走向,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产能过剩,但这不是关键,造成内需不畅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社会收入结构和收入分配有问题,致使贫富分化极其严重(中国得的和美国一样的病),这才是主因。按某乎所说极低收入人口有5.6亿,人均月收入1000元一下,低收入有3.1亿人,月收入在1000~2000元,中低收入有3.8亿人,月收入在2000~5000元(高收入的不说了),就这人口收入结构还想把内需搞起来支撑全世界最大的制造业简直就是做梦,做春秋大梦,做金陵春梦。有人问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局面,但没有一个砖家或食禄者来回答这个问题,它们曾经只是说这是发展中产生的问题,也只能靠发展来解决,好了,现下发展遇到了问题了,那么这发展中的问题就更别提了解决了。它们一直在掩盖问题,回避矛盾。不过,这也好,物极必反嘛!现在就到了不能掩盖,不可回避的时间点了,不是人民过不下去了,是有些人过不下去了,所以变也得变,不变也得变。起码经济的这辆火车要不就都装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轮子,要不就装市场经济的轮子,还继续装两样轮子肯定走不远,要翻车的。实践也已经验证了自由主义(只能这么说)市场经济就是不断的周期性的制造经济危机,也会不断的制造更多的贫困人口,只有公有制,集体所有制下的计划经济才能杜绝贫富分化,消除大量的低收入贫困人口达到共同富裕并繁荣经济。
- 一方面结构调整,一方面降低过剩产能,一方面通过搞活股市,让老百姓赚钱,这样消费就出来了。有钱了,自然都活了。。。
- 个人以为:需求不足是主要的,那么相对的就是产能过剩或者是结构需要调整。把过剩的产能淘汰掉,把适销不对路的产能结构调整对路。 根源上还是产能过剩。那就适当的降一下产能,因为前期的过剩,导致必须经过一个调整的过程,这个时候,主要工作就是扩大需求,但是人为的扩大也只能是短期行为,长期只能等过剩的产能下降了,需求出来了才行。当务之急应该主攻卡脖子工程,集中精力攻克卡脖子问题!! 其他让市场慢慢消耗,,,和调整结构,,,
- 全部楼层老中青全民发钱已经证明了越发越穷,房贷利率今年已降了三次。无节制发钱才会高通胀,越发越穷。
房贷利率,存量可是千呼万唤始出来,这就证明了利益集团对到嘴的肥肉是绝不愿意吐出来的,别说什么做大蛋糕,再大,也不愿分给穷鬼们。 - 山风没有沙尘供给过剩吗?一多半家庭没有汽车,农村偏远地区还有数以亿计的贫民。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我们现在是典型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初期……收入分配不公造成的少数人拥有大部分财富,大部分人购买力缺乏的生产力相对过剩。无解!分配不公,但是掌握话语权的经济专家们却不提分配改革。
就比如最近全国的消费券。越是富人越能把这2000块钱的便宜给占了。穷人买1万的东西有多大可能? - 其实就是生产围绕着市场转还是围绕着需求转,过去搞的计划经济,其实就是以需求为导向的经济制度。
- 山风没有沙尘供给过剩吗?一多半家庭没有汽车,农村偏远地区还有数以亿计的贫民。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我们现在是典型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初期……收入分配不公造成的少数人拥有大部分财富,大部分人购买力缺乏的生产力相对过剩。无解!有解,做大蛋糕就行了,更大的市场更多的利润。
- 全部楼层欣欣资本主义都知道发钱,大撒币。
轮到自己,一边批评不能全民发钱,一边降个房贷利率都拖拖拉拉,不情不愿。全民发钱已经证明了越发越穷,房贷利率今年已降了三次。 - 消费者需要什么、想买什么,你就生产什么,别搞一些没用的说辞。投资者需要什么样的股票,你就上市什么样的股票,不需要的就剔除,别搞一些没用的说辞。
- 都不对。八十年代改革很少有经济学家参与,主要是社会学家参与,那时代最著名的是费孝通提出的苏南模式等等。
九十年代开始经济学家开始登台,社会学家退回书斋。
我认为现在改革,经济学家应该暂时退后一点,让社会学家多谈谈问题,用社会学的方法研究社会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之间关系问题,找到改革的切入点。 - 供给侧。这还要研究,需要制造新的需求才行,需要把一部分人转转到新的就业里面。剩余的人提高生产效率,才能提高工资s最重要的是要充分就业,否则涨工资就是笑话!
现在就是要全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文创产业,鼓励金融业支持新创产业(风险投资现在已经变得非常重要)培育大量独角兽企业,支持符合条件的独角兽企业上市(这里是投资银行大显伸手的地方。普通股民最好不碰)!
现在成熟行业已经生产过剩了,国家不要再补贴了,银行支持一下就可以了! - 无论在供应侧还是需求侧都需要有效的加强,这里强调是有效的加强。
- 冷热行产业迭代升级与工人农民的生活质量提高纠缠在一起。
让农民,工人住的更好,出行更方便,居住玩境更美与产业升级说到底是一个内循环阶圈层的,内循环圈层,可以按内循环的方式办。不要扯到外部循环上去。
内循环圈层,试用房试用园区等地域社群改革,配套产权公有,经营权出租,使用权给足,可以按正确方向搞起来。专家的意思是要将国内需求与国际需求统一起来,这也没什么不对。 - guan_16277361402319中国现有的经济理论、经济政策必须做出彻底的重大转变
“消费主导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论”、“动能转换论
”、“投资低效论”“内需主导论”已经给中国经济的正常增长
起到了极大地破坏性作用,引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思,也遭到了有
良知的中国学者和外国友人的质疑和批判,如朱天、罗思义、路
风、赵燕青等,从各个层面对中国的主流舆论进行了批评,已经
引发了众多人士的关注。
现在看来,过去十年所实行的主要经济政策,从理论上到实
践上都是错误的,必须做出彻底的重大转变,必须在全党全国人
民层面认识到投资的基础性决定性作用,去除“消费主导论”。
未来三十年,中国必须确保投资增速在10%---20%区间,国民
生产总值增速在6%---8%区间,这是我们实现基本现代化和全面现
代化的基础,任何有意压低经济增速的行为,都是对中国人民和
世界人民的犯罪。很明显,西方现在已有的经济理论已经难以解释几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进程。我们自己的理论体系尚未建立,这确实有点难为这些专家了。
-
“‘快牛’比‘慢牛’好,生病的时候必须打强心剂”
2024-10-21 14:18 2024中国经济季度观察 -
地方“隐性债”不必转为中央债,建立国家住房银行就是条路子
2024-10-21 14:12 2024中国经济季度观察 -
“这是我在麦当劳的第一天,我正在找工作”
2024-10-21 10:33 特朗普 -
男子高空扔8块砖2桶水3罐饮料砸死路人,被核准死刑立即执行
2024-10-21 10:09 依法治国 -
“把公共财政支出挪到家庭部门,未必会促进消费”
2024-10-21 09:31 2024中国经济季度观察 -
“市场在给国家出点子,能解决地方债务问题吗?”
2024-10-21 09:22 2024中国经济季度观察 -
“房地产越扩张,越能带动就业”
2024-10-21 07:42 2024中国经济季度观察 -
“苏联赢了,美国才意识到科技竞争要靠政府”
2024-10-21 07:42 2024中国经济季度观察 -
海南琼海市委书记田志强被带走,曾任落马省委书记罗保铭秘书
2024-10-21 07:13 廉政风暴 -
骑手带着患儿送外卖?美团回应了
2024-10-20 21:54 网络谣言 -
警方通报贩卖婴儿事件:已解救
2024-10-20 21:38 -
男子为讹钱将3岁女儿抛向大货车致被碾身亡!已被执行死刑
2024-10-20 20:45 -
提升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占比 博士生教育以质图强最新部署
2024-10-20 18:52 中西教育 -
区委书记就学校臭猪肉事件表态:从血的教训中反思
2024-10-20 18:43 食品安全 -
“臭肉事件”后昆明市委书记发声
2024-10-20 16:27 食品安全 -
“建议将个税起征点提高到8000元”
2024-10-20 13:57 2024中国经济季度观察 -
小西天保安大叔透露涨薪后被传辞退,当地文旅部门:不实
2024-10-20 12:11 基层治理 -
师从梁思成,著名建筑师、规划师凤存荣逝世,享年89岁
2024-10-20 11:35 -
四川发现“恶性外来入侵物种”
2024-10-20 11:01 观察动物 -
韩国围棋少女金恩持:人生如棋,许多智慧藏于其中 | 老外讲故事·中华文化圈粉记⑫
2024-10-20 10:55 老外讲故事
相关推荐 -
“眼下是美国痛感更强、压力更大,想重回谈判桌” 评论 89“华裔科学家五年前在美坠亡,与美方调查有关?” 评论 130义乌有信心挺过去,心疼美国一秒:他们上哪儿找袜子? 评论 196恐遭监视,欧盟为赴美出差高官发放一次性手机 评论 217“人人都想制造业回流美国,但没多少人想自己下工厂” 评论 1741国内高考只看最终考试分数,容错率很低,美国高校录取则提高了容错率评论 536 赞 62特朗普开始回避对中国的关税问题评论 172 赞 1213美国人在论坛上发问:为什么我们的高中会有这么多中国学生?评论 144 赞 84近2年以来最严重乌克兰平民伤亡的幕后真相逐渐浮出水面评论 139 赞 585此外无他!要爬出中等收入陷阱,中国需要攻克全人类几乎所有高端产业评论 139 赞 276郑州闹市“天屎之路”引争论:该迁走还是再忍忍?评论 86 赞 77亚洲时报:Michael Pettis是中国战忽,是误导美国人的首选来源评论 83 赞 368香港好样的!被拒入境的英国议员,她干了些什么?评论 79 赞 1419再挨两闷棍,特朗普的政治生命就被葬送了评论 69 赞 18最新闻 Hot
-
欧盟抱怨:谈了两小时,不知道美国要什么
-
隔空互怼,万斯批泽连斯基:荒谬
-
“眼下是美国痛感更强、压力更大,想重回谈判桌”
-
“他俩激烈争吵,姆努钦还被拉出来鞭尸”
-
哈梅内伊表态
-
尴尬!万斯举起奖杯,底儿掉了......网友:美国制造?
-
“华裔科学家五年前在美坠亡,与美方调查有关?”
-
“特朗普,白日做梦”
-
英国人也火大:中国对特朗普的评价,很难不赞同
-
义乌有信心挺过去,心疼美国一秒:他们上哪儿找袜子?
-
美财长污蔑中国“夺走”拉美矿权,中方驳斥
-
果然,又威胁欧洲:中国还是美国?
-
摇摆州共和党人急死:中国都说奉陪到底了…
-
“美对华牛肉出口停滞,澳大利亚火速补位”
-
“美国客户急电:SOS!90天内,能发多少发多少”
-
AI生成“吉卜力风格”图片席卷网络,争议来了
-
这类理论只去计算有效需求的人群,即有足够货币来交换商品的人才算。而那些没有足够货币来交换商品的人群,是不算在需求端里的
比如人人都想住大平层,但这套理论只会去计算买得起大平层的人,那些买不起的则就没有买大平层的需求
明明我国初高中课本上都说明白的问题,却有很多人故意无视装看不到。。。资本主义的顽疾被很多人故意无视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