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泰豐首家紐約分店 7 月開幕,訂位爆滿。美國網站 Axios 趁機仿效比較世界各地物價的「大麥克指數」製作「小籠包指數」,結果發現 10 美元在台北買到小籠包數量幾乎是紐約三倍。
「大麥克指數」(Big Mac index)是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根據購買力平價(purchasing power parity,PPP)經濟學理論在1986年推出,透過美國連鎖速食店麥當勞(McDonald’s)這款熱門產品的售價,來比較世界各地實質購買力。
眼見鼎泰豐在紐約受歡迎程度,Axios於是提出「小籠包指數」,以鼎泰豐這款招牌產品在全球分店的價格和數量,來比較各地購買力水準。算出來的結果與大麥克指數驚人相似。
🥟 Mania for Din Tai Fung — a Taiwanese restaurant chain famous for soup dumplings — has hit NYC.
To celebrate the opening, Axios created our Soup Dumpling Index: https://t.co/isthkL4e0F pic.twitter.com/Pl8WlhnYbp
— Axios (@axios) July 31, 2024
1972年創立於台北的鼎泰豐在13國有餐廳,總數達170多家。首家海外分店是1996年東京開張,如今多數分店在環太平洋地區,但倫敦、杜拜和紐約也各有一據點。
Axios發現,要在紐約、拉斯維加斯或倫敦吃鼎泰豐小籠包成本最高,在台北或吉隆坡最划算。若以同樣10美元看,倫敦只能買到4.3顆小籠包,拉斯維加斯4.4顆,紐約5.4顆,洛杉磯5.7顆,東京6.6顆,雪梨7.5顆,北京12.1顆,台北高達15.7顆,吉隆坡更有16.6顆。
這與大麥克指數結果相似。馬來西亞和台灣購買大麥克漢堡比在美國便宜約57%,這兩國購買鼎泰豐小籠包比美國便宜約66%。紐約要吃到十顆小籠包得掏出18.5美元,但台北只要花新台幣250元或7.6美元就能享用12顆。
換句話說,從小籠包指數看,紐約或倫敦居民的實質購買力輸給台北或吉隆坡居民,美元和英鎊價值相較新台幣或馬幣則高估。
(譯者:張正芊;首圖來源:鼎泰豐)
延伸閱讀:
文章看完覺得有幫助,何不給我們一個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