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晨枫:加拿大军费要达到GDP的2%了,但对美国耍了一个大滑头
最后更新: 2024-07-20 09:09:06【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晨枫】
在2024年北约峰会上,小特鲁多宣布将在2032年实现2%GDP用于军费的目标,而其中一个重要目标是,加拿大将建造12艘可在冰下运作的常规潜艇。
这对于美国来说即使好消息又是坏消息,好消息是再过几年“老大难”的加拿大终于要达标了,但是坏消息是小特鲁多又在耍滑头了。
2032年达标2%GDP用于军费目标
作为北约的12个创始成员国之一,加拿大在2014年与其他成员国共同签署了一项承诺,同意将GDP的2%用于国防开支。随着西方对俄罗斯的“担忧”与日俱增,预计北约32个成员国中的23个将在2024年实现这一目标,但加拿大不是其中之一。
在过去十几年里,加拿大国防开支从哈珀时代的0.97%增加到现在的1.33%。2024年4月,小特鲁多承诺在2030年达到1.7%。除非他还能侥幸再次当选,否则2030年就已经是他的任期之后的事情了。更重要的是,这依然低于北约2.0%的要求。5月,23名美国参议员组成的跨党派团体致信小特鲁多,对加拿大依然无法兑现2%的承诺“深感失望”。
美国历来承担北约防务的大头,国防开支常年维持在GDP的4%水平,当前虽然降低到约3%。但这也是因为美国沉重的债务和两党恶斗屡屡威胁政府停摆,使得“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所以近年来美国一直对盟国施加高压,要求达到2%,分担北约防务的财政负担。
在特朗普时代,美国就曾因为大批盟国不愿承担应负的责任而威胁要退出北约。在当前的竞选中,特朗普再次威胁不保卫不达标的北约盟国:“俄罗斯要对它们做什么,随意。”这样的表态使得大批北约盟国不寒而栗。
不过不管美国怎么威胁,加拿大都不在美国“不保卫”的行列。加拿大甚至不能拒绝美国的“保卫”,因为这传统上是美国唯一有可能受到真正威胁的方向。
加拿大隔北冰洋与俄罗斯相望,不管是轰炸机还是洲际导弹,北极路线是俄罗斯通往美国的最短路径。为此,美国与加拿大在1957年组建了北美防空司令部,统一指挥阿拉斯加、加拿大、美国本土的空中和陆基防空力量,包括导弹预警和空间防卫。
俄罗斯在实验中连续发射潜射洲际弹道导弹俄罗斯国防部
这使得位于夏延山下的北美防空司令部中,虽然司令由美国空军上将担任,但属下军官依旧在美国和加拿大之间分摊,在指挥和参谋职能上不分你我。
另一方面,美国国防从来不是以本土防卫为主,而是以远征作战为主。现在最重要的方向是印太,但美国的国本源自欧洲,北约才是美国安全政策的基石。
在75年前的1949年4月4日,北约创始国的领导人在华盛顿的安德鲁·梅隆会堂签署《华盛顿协议》,北约组织宣告成立。第一届北约峰会于1957年在巴黎举行,第二届要到1974年才在布鲁塞尔举行。此后峰会越来越频密,但要到北约成立40年、冷战结束的1989年后,北约峰会才成为每年举行的例会。
2024年是北约建立75周年,75周年本来就是重要的日子,当前更是北约的关键时刻:乌克兰战争已经成为北约建立以来最重要的考验,乌克兰战败可能造成欧美政治与安全上板块运动级的改变。同样,中国崛起则是重新定义世界大势的关键事件,可能改写工业革命后一直由欧美主导的世界历史。
此外,这场在华盛顿举行75周年峰会也是拜登为自己政治生命最后奋斗的关键时刻。2024年也是美国的大选年。现在,这场大选的关键点不只是党争,拜登vs特朗普也不只是痴呆王vs谎言王的荒诞剧,更是定义美国坚守Pax Americana传统路线还是回归孤立主义的转折点。
在这场峰会上的成功出演也是拜登赢得大选的必要条件,拜登在安德鲁·梅隆会堂的致辞,就必须凸显“美国领导”,以及他的领导。所以拜登也不知道嗑了什么药,在北约峰会开幕式上的致辞出人意料地清晰、有力,当然也伴随着严重口误。
这次的北约峰会不仅是拜登的个人秀,更是给北约划重点的。通过即将离任的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拜登一边打气鼓噪乌克兰必胜,一边无端指责中国为俄罗斯战争行动的“决定性促成者”(decisive enabler)。
北约75周年峰会NATO
于是根据新计划规定,北约需要增加35-50个旅的兵力才能可靠应对可能的俄罗斯进攻,仅德国就需要增加4倍的防空力量。在新计划下所有北约国家甚至可能需要支出远超GDP2%的军费,德国国防部长皮斯托雷斯甚至提到军费要提高到GDP的3%-4%。
在此背景下,北约的另一个“老大难”比利时已经宣布,将在2035年达到2%,如果再不加军费,加拿大就要成“钉子户”了。于是,小特鲁多赶紧在峰会上宣布,加拿大将在2032年达到2%。加拿大国防部长布莱尔还爆了一个大的:加拿大将建造12艘可在冰下运作的常规潜艇。
加拿大的小心思
美国要求北约盟国达到2%,主要有两个目的:
1、对于前线国家,2%GDP的军费可以确保各国至少达到认真保卫自己国家国防安全支出的最低限度,而不是彻底躺在美国保护伞底下。
2、对于后方国家,2%GDP的军费可以确保各国拥有足够的远征军,用于驰援前线,或者在北约区域外执行远征任务。
在北约体系中,加拿大毫无疑问是后方国家,所以美国希望加拿大能够为北约提供足够的远征军。在冷战时代,驻扎德国的“加拿大旅”就是加拿大陆军最精锐的机动部队,驻扎在德国的加拿大空军部队也是可海外部署空中力量的主体。
冷战后,随着“加拿大旅”、驻德空军撤回,除了联合国的维和部队,加拿大已经没有海外军事存在了。这不符合美国的期望,美国希望加拿大在南征北战中,能提供远征军追随美军,尤其在印太方向。但现在加拿大对印太方向的远征作战毫无兴趣。
现在,加拿大在向远征军方向慢吞吞地努力中,空军换装F-35A只是第一步。但加拿大似乎不想多走一步,现在更是彻底耍了一个大滑头。
据悉,新宣布的12艘可在北极冰下运作的常规潜艇计划耗资600亿加元,折合440亿美元。差不多每艘37亿美元,不到“弗吉尼亚”级核潜艇的43亿美元单价,但符合“美国军备天价,加拿大军备就要宇宙价”的传统。
这笔巨大的国防投资肯定把加拿大的国防开支拉过2%的北约要求,但美国肯定暗暗不高兴。
作为北约远征军,美国最希望加拿大多买些F-35A、C-17什么,扩编陆军也行,海军新造些更加给力的护卫舰也不错。最不希望看见的恰恰是适合冰下运作的常规潜艇。但这是加拿大想了很久的“新玩具”。
加拿大本来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海岸线,比俄罗斯还长。但加拿大海岸线最长的一段面向北冰洋,不仅人迹罕至,冬天冰封后水面海军很难保持存在。但是海冰只存在于海面,水下并不结冰,潜艇可以继续保持存在,但必须有足够长的潜航时间,传统上只有具有无限潜航能力的核潜艇才具有足够的冰下航行能力。
而在核潜艇出现不久,北冰洋就成为了美苏最激烈的角斗场的地方。双方竞相开辟北冰洋冰下巡逻航线,因为核潜艇破冰而出既是向对方示威,也是冰下发射潜射洲际导弹的演练。这一方面苏联尤其重视。
而苏联海军由于地理限制,从摩尔曼斯克出发进入北大西洋要通过格陵兰-冰岛-英国线,从符拉迪沃斯托克出发进入北太平洋要通过日本诸海峡,这意味着他们的核潜艇进入开放大洋几乎必须通过美国控制的“口子”。环顾四周,只有远东堪察加半岛顶端的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港不受岛链封锁。但由于这里天寒地冻,远离发达地区,既不便防守,也高度不便于补充和技术维护,所以这里作为核潜艇基地只有有限作用。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唐晓甫
热门评论 2条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全部评论 37条
最热 最早 最新- 一战二战都证明了,仆从国是没有战斗力的,别说2%了,20%也没用。二战的时候罗马尼亚把全国的石油榨干去帮纳粹德国,动员了一大半适龄服役的男性参军,最后还不是一碰就碎被苏联直接干穿?想着推仆从国上去送死,人家也清楚得很,平时喊两嗓子就行了,真要命的时候谁爱去谁去,谁赢我帮谁
- 全部楼层马仗寒蝉不能独立制造,远远不能,能造指的是能够组装。但是它可以设计啊 ,在这如果不能造,那谁替他造潜艇外壳?
- guan_17096093341815过两年加拿大房地产一垮,gdp一降,不用增加军费就可以达到2%的目标了…有道理
- baxfha瑞典这样一个1000万人口,人均5万美元的国家,为啥可以独立制造汽车,卡车,坦克,潜艇,军舰,飞机呢?
而澳大利亚2000万人口,人均6万美元,却其安全不行?
是因为诺贝尔么?不能独立制造,远远不能,能造指的是能够组装。 - 加拿大在防务问题上完全可以彻底躺平依靠美帝,反正美帝是绝对不敢坐视自己的北大门加拿大门户大开
- baxfha瑞典这样一个1000万人口,人均5万美元的国家,为啥可以独立制造汽车,卡车,坦克,潜艇,军舰,飞机呢?
而澳大利亚2000万人口,人均6万美元,却其安全不行?
是因为诺贝尔么?瑞典不是能制造,而是能设计和组装这些装备,和荷兰的ASML是一样的,瑞典这样的小国是不可能具备汽车产业链的。 - baxfha瑞典这样一个1000万人口,人均5万美元的国家,为啥可以独立制造汽车,卡车,坦克,潜艇,军舰,飞机呢?
而澳大利亚2000万人口,人均6万美元,却其安全不行?
是因为诺贝尔么?那是因为瑞典的军工产业都是美国控股,纳入了美国的军工体系才能做到的。如果没有美国的霸权支撑,瑞典本身的技术能力和市场覆盖根本不足以养活这些军工企业。 - 全部楼层一切荣耀归于苏维埃普金说,加拿大我没啥兴趣,但是阿拉斯加可以谈一谈,大不了我再买回来嘛普京用脚趾头想都知道,潜射核导弹飞跃加拿大上空攻击美国是一种太便捷有效的攻击路线。。。。
- 2%军费只是为了倾销过期的美国军备,养肥美军工财团,和北约防务没有半毛钱关系
- 2%的本质是美国迫使北约盟友多购买美国的武器
- baxfha我国常规潜艇和瑞典,德国,法国比,大概是什么水平?遥遥领先!
- 侠骨柔情加拿大是在告诉美国,就算是你逼我也没有用,反正这钱你赚不到……
……、
加拿大很清楚,世界上可能入侵它的只有一个国家,那就是美国!
……
就算是加拿大躺平,特朗普绝对不敢对普京说:你去打加拿大,把它占了吧,谁让它不交保护费给我啊……
……
全宇宙的人都知道,从加拿大方向攻击美国是最有效率的,美国人也不会不知道……普金说,加拿大我没啥兴趣,但是阿拉斯加可以谈一谈,大不了我再买回来嘛 - 加拿大是在告诉美国,就算是你逼我也没有用,反正这钱你赚不到……
……、
加拿大很清楚,世界上可能入侵它的只有一个国家,那就是美国!
……
就算是加拿大躺平,特朗普绝对不敢对普京说:你去打加拿大,把它占了吧,谁让它不交保护费给我啊……
……
全宇宙的人都知道,从加拿大方向攻击美国是最有效率的,美国人也不会不知道…… - baxfha瑞典这样一个1000万人口,人均5万美元的国家,为啥可以独立制造汽车,卡车,坦克,潜艇,军舰,飞机呢?
而澳大利亚2000万人口,人均6万美元,却其安全不行?
是因为诺贝尔么?德国当年搞的分部而已 - 买美国人根本不制造的常规潜艇,那就是在恶心美国吧,不给美国军火商赚钱
- 常规潜艇美国不造了,美国赚不到钱了,难道买法国的?
- 加拿大的敌人就是美国,你们说多少军费够呢?
- baxfha瑞典这样一个1000万人口,人均5万美元的国家,为啥可以独立制造汽车,卡车,坦克,潜艇,军舰,飞机呢?
而澳大利亚2000万人口,人均6万美元,却其安全不行?
是因为诺贝尔么?瑞典工业很不错,但是他也不是独立制造你说的这些东西的。 - baxfha瑞典这样一个1000万人口,人均5万美元的国家,为啥可以独立制造汽车,卡车,坦克,潜艇,军舰,飞机呢?
而澳大利亚2000万人口,人均6万美元,却其安全不行?
是因为诺贝尔么?瑞典应该是源自二战以来的德国工业技术转移。它二战时就是纳粹盟友,是德国重要的战略资源提供和技术合作者。战后也没得到清算,工业基础和残破的欧洲相比要强的多,科技树受第三帝国影响主要点在军事上。 - 26国联军要的不是战斗力,重在掺和
-
雷神公司测试“爱国者”雷达引导“标准6”导弹
2024-07-19 18:19 -
“拳师”号终于恢复部署
2024-07-19 15:53 -
幻影2000来到新疆:阿联酋发布中阿空军联训照片
2024-07-18 21:18 -
预算大砍90% 美国下代舰载机危矣?
2024-07-18 17:12 凉战 -
山东舰编队持续一周在太平洋上训练
2024-07-16 21:12 -
“海鲲”昨再次下水,据称已安装潜望镜与蓄电池
2024-07-16 18:48 -
罗斯福号即将进入红海
2024-07-16 15:07 -
“锻刀是为了不拔刀”?钧正平:不彻底反思的日本没资格说这话
2024-07-16 07:18 日本 -
发射近800枚导弹后 美艾森豪威尔号航母返回母港
2024-07-15 16:37 -
今日16时起至21日,渤海海峡黄海北部执行军事任务,禁止驶入
2024-07-14 16:52 中国海军 -
中俄“海上联合-2024”军事演习开幕
2024-07-14 15:42 中俄军演 -
中俄军队在太平洋西部和北部相关海域开展联合巡航
2024-07-14 14:50 -
东海某海域,战舰出击!
2024-07-14 10:54 -
F-35交付即将重启,但新飞机暂时只能用于训练
2024-07-13 17:57 -
中白陆军联合训练进入适应性训练阶段
2024-07-13 11:29 -
外媒关注中国向印尼出口“潜艇+驱逐舰”组合
2024-07-12 20:52 -
航母山东舰曾出现在菲律宾附近海域,国防部回应
2024-07-12 15:23 中国航母 -
罗马尼亚签单购买韩国K9自行火炮,成为第9个外国用户
2024-07-11 18:42 -
布林肯:F-16今年夏天到乌克兰 专家:难说
2024-07-11 17:50 -
美国2026年起将在德国部署远程武器,包括研发中的高超导弹
2024-07-11 14:01
相关推荐 -
商务部:美方主动向中方传递信息,中方正评估 评论 152“白宫在努力控制叙事,但美国消费者很清楚” 评论 114义乌玩具商对特朗普翻白眼:我们不在乎! 评论 94挑起对华贸易战,“特朗普让美国娃准备:为国牺牲” 评论 1221饶毅:请勿错怪王辰教授评论 386 赞 372塘泊虎:你可能想象不到:中美手术差距有多大?评论 167 赞 303董小姐29页论文拿下协和医学博士?细看了她的论文,气死评论 114 赞 964差点撞上减速带,被吓够呛,柯洁吐槽智驾…评论 63 赞 25朝鲜5000吨驱逐舰下水3天后火力全开!不是这14.5毫米机枪是什么操作?评论 63 赞 116从“猪饲料”到“夜宵之王”,如今价格又腰斩:谁杀死了小龙虾的巨头梦?评论 58 赞 27美国上将警告:这个港口一旦崛起,中国就能掐住西太 “咽喉”!评论 49 赞 78漩涡中的“4+4”和学制复杂的医学教育评论 46 赞 49乌克兰和美国矿产协议签了,国际关系越来越赤裸裸评论 38 赞 1810北京人不深游河北,白瞎了活在燕京评论 35 赞 8最新闻 Hot
-
商务部:美方主动向中方传递信息,中方正评估
-
“美国现在是不撞南墙不回头,不见棺材不落泪”
-
“群聊泄密门”始作俑者被解雇,原来他早就被…
-
麦当劳“叫苦”:美国人不敢花钱了
-
“英伟达焦虑:若DeepSeek用中企芯片…”
-
瑞安航空:若涨价,退了波音考虑C919
-
“白宫在努力控制叙事,但美国消费者很清楚”
-
美财长:该降息了
-
“我们会考虑恢复斯大林格勒的名称,但最终要由市民决定”
-
“经济上没好消息,但他是靠这个当选的,问题就来了”
-
义乌玩具商对特朗普翻白眼:我们不在乎!
-
挑起对华贸易战,“特朗普让美国娃准备:为国牺牲”
-
内阁“鼓掌欢送”,特朗普:委屈你了
-
无罪判决被撤销,李在明参选韩总统之路再添波折
-
为什么丧亲也成了婚恋中的“劣势”?
-
日本急着跟特朗普签协议:中国都说你不可靠啦
-
而澳大利亚2000万人口,人均6万美元,却其安全不行?
是因为诺贝尔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