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泽玮、钟飞腾:印尼试图加征关税,是对中国的某种“背刺”吗?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万泽玮、钟飞腾】
“印尼此举,并非针对中国等特定国家。”
7月5日,针对6月底印尼贸易部长哈桑宣布对进口纺织品征收200%的保障性关税消息,印尼对华合作牵头人、海洋事务与投资统筹部长给出了最新解释。卢胡特强调,中国仍然是印尼在贸易和投资方面重要的全面战略伙伴,并称:“在优先考虑国家利益的同时,我们仍致力于与友好国家建立伙伴关系。”
中国民众对印尼的观感向来比较矛盾:一方面中印尼双方近年来的合作成果斐然,“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双方共建的基建项目成果有目共睹,特别是雅万高铁已成为两国合作的标志性项目,同时印尼的巴厘岛、美娜多在许多中国人眼中也是旅游胜地;但另一方面,过去印尼曾有过的对待华人华侨的历史记忆,经网上舆论的某些添油加醋后,也成为不少人对印尼的成见来源。
印尼试图加征关税是对中国的某种“背刺”吗?如果细究它出台背后印尼国内政治经济的背景,不难理解这一举动的出台并非空穴来风,但从大局着眼,此举也不会影响中印尼关系健康发展的大方向。中方经济部门针对印尼方面加税产生的影响,同样有可行的解决之策。
印尼加税源于保护本国中小企业利益
此次加税并非佐科总统(注:今年10月,新当选总统普拉博沃将接棒佐科就任印尼新一届总统。)“拍脑袋”的突然之举,而是早已有迹可循。为何会在此时加税?我们可以从印尼国内政治的历史和现实两个层面出发来理解其原因。此次加税决定公布后,印尼主流媒体《罗盘报》的一篇评论员文章认为,此举是“保护主义行为”。
普拉博沃(左)与佐科(右)南洋商报
该文所言非虚,纵观印尼独立以来的历史,该国在经济问题上一直有较强的民族主义、保护主义传统。与此同时,印尼十分依赖于资源和能源的出口,但在制造业发展和出口方面不如东南亚的其他中小型经济体,因而对贸易有着不太一样的认识。
印尼独立之初,为了确保国家的经济安全,首任总统苏加诺直接将所有西方企业收为国有。第二任总统苏哈托通过军事政变取代苏加诺夺取权力后,为了改弦更张选择靠近西方阵营,大量引进日本外资。日资对印尼本土的工商业造成了严重冲击,引发民众的强烈不满,这种情绪最终在“马拉里事件”(Peristiwa Malari)中集中爆发。
“马拉里”是印尼语“一月十五日灾难”(Malapetaka Limabelas Januari)的缩写。1974年1月15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印尼并会见印尼总统苏哈托,雅加达爆发大规模暴力抗议游行。游行队伍以学生和小商人为主体,严厉谴责日本的投资是“新帝国主义行为”,要求控制日资、解散参与引进日资决策的总统特别顾问小组(ASPRI)。
田中角荣1974年访问印尼DATATEMPO
此后印尼政府虽几经变迁,类似的限制性法律条款却一直存在,民众对外国商品和投资的戒心久未消散。以银行业为例,直到2015年,除非外资同时收购两家银行并将之合并,否则印尼仍不允许外国投资者占有印尼银行40%以上的股权。近年来,佐科政府在医疗业和自然资源业试图放开外国投资占股限制的举措,也引发大量不满和质疑。
这种情绪也对本次印尼政府的决策产生了一定影响。总结此次事件中印尼高官的表态,“安全”“国家利益”是关键词。
宣布加税的贸易部长哈桑在其声明中强调增加关税是一种“安全”措施,旨在保护印尼的商品免受外国便宜商品的影响,保护国内的产业。他的上级、海洋事务与投资统筹部长卢胡特也指出,在国际层面贸易战不断加剧的背景下,印尼需要以增加关税的形式来保护自己的“国家利益”,防止国内产业受到冲击。
从这些发言中可以看出,即使佐科政府深知外国贸易和商品对于国家发展的意义,推出了不少便利贸易和投资的措施,但印尼政府依然难以摆脱国内的保护主义传统,在外来商品面前选择采取保护政策,有一定的必然性。
从现实层面来看,印尼政府此举确实有保护国内弱势产业的合理性。最近一些年,印尼国内相关产业饱受冲击。据印尼主流媒体《时代周报》报道,印尼国内多达36家纺织企业在国外便宜纺织产品的冲击下已经倒闭,还有31家陶瓷厂和多家电子厂裁员、倒闭,造成多达15万工人失业。印尼纺织企业大多是小作坊生产,产品价格很难与中国等国大工厂生产的产品相竞争。
不仅是印尼,整个东盟都面临着与中国之间的贸易赤字日益加重的问题。根据东盟统计局的数据,2003年东盟对中国的贸易赤字仅为62亿美元,2022年这一数字已经是1400亿美元,增长超过20倍。中国产品大量涌入东盟国家市场,对东盟各国的企业都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其中当然包括印尼本土企业。企业需要印尼政府采取措施保护本国纺织业免受冲击,稳固业者信心,印尼政府采取这样的措施,在逻辑上有其合理性。
标签 东盟-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唐晓甫
-
“我爱拜登,但你太老了”
2024-07-11 11:59 美国大选 -
“小心点,我当选总统,你牢底坐穿”
2024-07-11 11:29 特朗普 -
在德中企,欧盟再下手!
2024-07-11 11:26 德意志 -
回旋镖来了,特斯拉在欧洲提价
2024-07-11 11:26 -
菲律宾棉兰老岛附近海域发生7.0级地震
2024-07-11 10:50 地震 -
美高官动歪脑筋:对付中国,得来点创新
2024-07-11 10:39 中美关系 -
佩洛西:拜登啊,时间不多了
2024-07-11 10:16 美国大选 -
英国新首相对华最新表态
2024-07-11 09:56 不列颠 -
“日本选举反正是个摆设,不如这样做来表达主张”
2024-07-11 08:51 -
北约首次“直接警告”中国,中方表态
2024-07-11 08:43 观察者头条 -
批特朗普对华留下“大漏洞”,拜登拉墨西哥合伙堵上
2024-07-11 08:32 观察者头条 -
一中国公民在日本被海浪卷走,我使馆发声
2024-07-11 07:18 日本 -
哥伦比亚副总统车队遇袭,无人伤亡
2024-07-11 06:43 -
“日本供应链对华依赖度太高了,远超美国、德国”
2024-07-10 23:05 中日关系 -
土耳其被指与北约盟国立场不一致,土防长:胡说
2024-07-10 22:53 乌克兰之殇 -
阿塞拜疆总统邀请伊朗当选总统访问
2024-07-10 22:38 伊朗局势 -
俄安全局:乌克兰企图袭击俄航母
2024-07-10 22:24 俄罗斯之声 -
马克龙抗议:干涉选举,不可接受
2024-07-10 21:22 法国见闻 -
为处理这桩危机,英国内阁“空降”了个修鞋老板
2024-07-10 20:42 不列颠 -
两国领导人宣布:将中孟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2024-07-10 20:30 中国外交
相关推荐 -
特朗普蔫了:俄乌和平协议“也许达不成” 评论 0涉及对华贸易,纳瓦罗对英国威胁上了 评论 133“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评论 187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评论 130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评论 1371蔡正元說蔣介石很厲害评论 155 赞 182原创 | 突发信号,印度准备打了?评论 105 赞 253也门战争可能打醒了美国评论 101 赞 354中美教育体系设计的分歧之一:美国是按照终身教育设计的评论 72 赞 75马来西亚能成为发达国家吗?评论 64 赞 1561000万人围观,网瘾奶奶去世了评论 38 赞 217饶毅再谈4+4:协和医学院招生的弱点及其解决办法评论 28 赞 18五一去了保定,两天半旅程很充实评论 26 赞 99赵心童:戴罪涅槃,重返人间评论 24 赞 510没有“网红打卡套路”前,我们旅行是什么样?评论 22 赞 2最新闻 Hot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
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
百日民调创80年最差,万斯:不相信、不在乎
-
塞尔维亚副总理:武契奇没放弃访俄
-
美印太司令部司令:中国在这方面超过美国,常常“夜不能寐”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
热门评论 4条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全部评论 89条 最热 最早 最新
2、不是所有商品而是几类商品;
3、普拉博沃现在还是候任总统,目前执政的还是佐科,而佐科是近些年对华态度最友好的一个印尼总统,并不存在印尼反华的问题。
https://www.guancha.cn/internation/2024_06_27_739441.shtml
就像之前印尼考虑在10月份前敲定对华免签一样,明显是在利用新旧政府换届之际向中国提出要价。
估计今后还会学习大马等国,利用中菲南海矛盾继续提高新政府的对华谈判筹码索要利益回报。
适当提高人民币汇率,可以将美西方生活物资的价格抬高,让他们的通胀系数继续保持高位。维持美国和西方的通胀高位,美联储高息,有利于我国在高技术产业发展和产业升级。
当然也可以提高人民币和美元兑换门槛的方式,用非汇率手段输出通胀(好像我们目前就在这么做),加大这方面的力度。
同时,中国需要进口的东西越来越少,甚至基本不需要进口;而中国能够出口的东西越来越多,甚至一切都能出口。这就意味着中国与所有贸易对象国的贸易往来,将全部处于贸易盈余的状态。
长此以往,哪个国家能受得了?别国如果只进口我国产品而无法向我国出口,长期处于贸易逆差,意味着本国外汇逐渐枯竭,直至完全无法进口。中国最终会失去大量外贸出口市场。
所以,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必将面临不得不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局面:放弃出口导向型经济,转向内需拉动型经济。而且,随着劳动密集型企业大量离开中国,扩大出口对提升就业的功效越来越低。大量失业人口无路可寻,无业可就,也只有拉动内需,才能解决就业问题。中国还要加强对外投资,发展转移进口(进口本国企业在国外生产的产品),如此,才能保障本国不失去高端产品出口市场。有保有压,将是未来对外经贸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