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家银行理财公司纷纷打出“诚意牌”,对旗下部分产品实施阶段性费率优惠,涉及管理费、销售服务费、托管费等多项费用,产品类型基本为固收类理财产品。经优惠调整后,部分产品管理费率甚至降至不足0.1%。
业内人士表示,银行理财公司推出费率优惠主要是为了提升自身竞争优势、吸引投资者、增强客户黏性。尽管有提振销售的作用,但是,此类做法对银行理财公司“扩张版图”的作用甚微,而且还需考虑对中间业务收入的影响。
管理费持续降低
6月14日,民生理财发布公告称,将对正在发行的民生理财富竹纯债7天持有期8号理财产品F份额的销售费推出优惠,从0.5%降至0.4%。这一优惠措施自6月17日起实施。6月以来,民生理财对旗下多只正在发行的产品开展了费率优惠活动,包括固定管理费、销售费、托管费,且部分产品费率优惠力度较大。
除了民生理财外,渤银理财、上银理财、徽银理财等多家机构也在6月对旗下产品开展费率优惠活动。这些优惠活动主要针对固收类理财产品,涉及固定管理费、浮动管理费、销售费与托管费。
“去年大家都在降费,此前以规模加权的管理费率大概在0.25%至0.30%。从去年到今年基本在0.15%。”某股份行理财公司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银行理财公司承压
业内人士认为,银行理财公司开展费率优惠活动主要是为了提升自身竞争优势、吸引投资者、增强客户黏性。某国有行理财公司人士告诉记者:“如果只采用降费这一举措的话,对银行理财公司‘扩张版图’没有太大作用,而且银行理财公司还需考虑此举对中间业务收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