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家雄:我在云南种咖啡
【口述/黄家雄 整理/魏水华】
改革开放之初,大家都“摸着石头过河”,“我能干什么”,也是每个年轻人心里的疑问
大家通常尊称我是农业科学家、研究员。但我对自己职业的定义是“种地的”。只不过我种的植物比较特殊:咖啡。
1964年,我出生在云南文山,那里有丰富的植物资源,比如三七、天麻、灯盏花、苦菜,都是文山的特产。
物资匮乏的年代,各种野菜、野果陪伴了我们的童年。在田间地头玩耍时,“这个能不能吃”是我们最关注的话题。
对植物的热情,也就这样埋下了种子。
本文口述者黄家雄
1982年,我高中毕业。那是改革开放之初,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我能干什么”,也是每个年轻人心里的疑问。
恰好,我的性格是不肯按部就班的。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我偏不填被人看好的师范院校和医学院,毫不犹豫选择了云南热带作物学院(现为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
学校设在普洱的思茅区,那是云南乃至全国热带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我的专业是“栽培”,要学的东西很杂,包括植物的生长环境、病虫害防治、土壤肥料学、种子生产和管理等等。我学的东西,总结起来一句话:让植物更好地活在土地上。
在农业里,栽培是最基础的。无论多优选的农作物,如果不能大规模地健康栽培,商业价值就是零。
咖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我们国家的咖啡种植产业起步晚,到我上大学的20世纪80年代,咖啡消费才逐渐萌芽。
云南作为中国可种植面积最大、最适合咖啡生长的省份,站到了产业链的上游。学校开设了关于咖啡栽种的课程,我由此接触到咖啡。
第一次见到鲜红的咖啡果,第一次亲手烘焙咖啡豆,第一次喝到冲泡好的咖啡,这些恍若昨日的回忆,都在我上大学的那几年经历。
我没想到,这种植物定义了我的一生。
我的导师马锡晋,是新中国咖啡种植业的奠基人之一
1985年,我毕业了。
双向选择分配工作的时候,我选择去滇西边境保山市的云南省农科院热带与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简称云南热经所)。原因很简单,这里是新中国咖啡种植业的摇篮。
云南热经所创建于新中国成立之初,当时中苏交好,苏联有巨大的咖啡需求量。整个社会主义阵营里,有条件种植咖啡的国家不多。
在“种中国自己的咖啡,出口苏联创外汇”的号召下,云南农科院的前辈们开始寻找合适的咖啡植株和适合其生长的土地。
我的导师马锡晋,就是新中国咖啡种植业的奠基人之一。
有一张照片,或许是新中国最早的关于咖啡种植的老照片。拍摄时间是1955年,地点就在云南热经所的植物苗圃里。
照片上,马锡晋正在照料著名的云南小粒咖啡品种——铁皮卡。铁皮卡,是英语typica的音译,意为“典型种”。
世界上的咖啡主要分三大类,阿拉比卡、罗布斯塔和利比利卡,中国人习惯称它们为小粒咖啡、中粒咖啡和大粒咖啡。一般来说,阿拉比卡咖啡的品质最佳、风味最好、经济价值最大。铁皮卡,就是典型种的阿拉比卡小粒咖啡。
马锡晋老师跟我讲过,1952年,他与云南热经所的张意所长一起去德宏州芒市遮放镇调研,在傣族、景颇族老百姓的庭院里发现了他们种植的咖啡树。主人家也说不清楚这些树的品种和来源,只知道是祖辈传下来的。
如今,德宏一个叫弄贤寨的村庄里还存活着古老的咖啡母树,我专程去看过,也做过研究。这棵树应该是20世纪初种下的。当时蒙自海关开关,滇越铁路开通,咖啡树的种子,就是在这个过程中,由国外传入云南的。
和水果不同,咖啡并不是含糖量提高、苦味涩味降低,口味就越好;相反,一些老的咖啡品种里,往往藏着不为人知的惊艳风味。从清末到民国,再到新中国,因为各种原因,中国咖啡一直没有系统化选种育种,也没有大规模商业种植,这对咖啡产业来说,是失落的半个世纪。但对农业科学工作者来说,这种半自然的状态,反倒把很多老的品种、老的口味保留了下来。
这是我们咖啡农业科研选育的基石,也是中国咖啡的底气所在。
潞江坝,是云南乃至全世界最适合种咖啡的地点之一
找到咖啡树的马锡晋老师很高兴,他向傣族老乡采购了23斤的咖啡鲜果,带回芒市林场,交给曾庆超等专家育苗。
每次说到这一段,院里的老专家们都很兴奋。当时,大家看着咖啡种子发芽,特别激动,又怕当地气候不利于咖啡生长,四处寻觅着更合适的种植地。
这时,潞江坝,也就是今天的保山市潞江镇,进入老一辈专家的眼中。
小镇的地理位置很独特,濒临怒江,背后是险要的高黎贡山。翻过山,对面就是中国最西南的县级市,和缅甸接壤的腾冲。
与湿润温暖的腾冲气候完全不同,潞江坝是炎热的河谷。很多来考察的专家谈起过,这里是中国最大的干热河谷和焚风效应地貌(气流沿山坡下降而形成的热而干的风,称为“焚风”。在向风坡成云致雨,在背风坡形成干热风的整个过程,称为“焚风效应”)。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黎贡山挡住了来自印度洋的湿润水汽,山顶因此常年降雨,并形成干热空气,常年吹送河谷。
潞江坝的空气极其干燥,但又不缺灌溉的水源。
更有意思的是,汹涌而下的怒江在这里打了个弯,把大量肥沃的腐殖土沉淀下来,天然地适合农业种植。
特别是咖啡。
从种植专业的眼光看,咖啡的存活条件并不苛刻。它的需水量不大,也不怎么挑土地,唯一要求是要有稳定的气温:温度过低会让咖啡果被霜打发黑,甚至植株死亡;温度太高,除了加重虫害,还会让咖啡生长速度太快,风味累积不起来。
同时,咖啡与茶叶一样,海拔越高,生长周期越长,品质越好。在温度允许的情况下,高海拔就是好的咖啡产区。
潞江坝稳定的气温、肥沃的土地、充足的灌溉条件和巨大的海拔落差,是云南乃至全世界最适合种咖啡的地点之一。放到全球对比,这里与牙买加蓝山咖啡的出产环境非常近似。
新中国刚成立,潞江坝还受傣族土司的管辖。为了在这里种咖啡,云南热经所的领导特地赴昆明,找主政西南的陈赓将军开介绍信,请土司分了一块怒江边的田地,作为所里的科研园圃。
新中国的咖啡之路,就此起步。
那一年,距离我出生,还有12年。
- 原标题:黄家雄:我在云南种咖啡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热门评论 3条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全部评论 24条
最热 最早 最新- 这文章里面自配波尔多液搞得好像多了不起一样,这不是种果树的基本操作吗……还有那个布鲁塞尔尤里卡发明奖,那个就是给钱就能拿,批发的。
- 先生您辛苦了。先生实实在在为农民老百姓谋发展,谋福利。
- 咖啡现在每年增长都是两位数增长,妥妥的蓝海市场。
- 不要等退休再出去,现在多出去考察更有利于行业发展
- 先生咖啡大家☕️
- 双路最近两年多喝云南咖啡。
不过,云南咖啡产品凌乱,没有形成三几个著名品牌,不好挑选。
很多非产地加工的乱七八糟小品牌,破坏云南咖啡的信誉。我一般喝云潞,这个老牌子了,但是有时候感觉质量不稳定。 然后最近那个农科所的也蛮好,改成它了。 - 近几年喝了云南咖啡☕️味道很好👌没想到云南咖啡还有这么多感人的故事。致敬为之付出努力的前辈和专家、农民。这个历程简直就是一部精彩纷呈的长篇小说。可以拍成电视剧。
-
好文章。虽不喝咖啡,也得到不少咖啡知识,茶的故乡通过几代人努力让咖啡大放异彩,说不定云南将来会成为世界优质小粒咖啡重要产地。 - 双路最近两年多喝云南咖啡。
不过,云南咖啡产品凌乱,没有形成三几个著名品牌,不好挑选。
很多非产地加工的乱七八糟小品牌,破坏云南咖啡的信誉。我点开了作者黄家雄的头像,发现这是黄老师在观网的处女作,但一不能加关注,二不能发私信,这有点恼火啊…… - 90年的时候买过一包小粒咖啡,在宿舍里面煮,香味太浓了,一层楼都能闻到,至今忘不了。
- 感谢先生们的付出
- 云南咖啡,很好喝。支持国产好咖啡。
- 最近两年多喝云南咖啡。
不过,云南咖啡产品凌乱,没有形成三几个著名品牌,不好挑选。
很多非产地加工的乱七八糟小品牌,破坏云南咖啡的信誉。 - 我主要喝小粒咖啡,速溶的也不错。
- 不知道是不是我的个人感觉,最近1、2年云南的豆子感觉走歪了,都在搞特殊处理法,普通水洗日晒的品质反而不如20、21年的时候。
- 全部楼层七锤护符我也自己烘培过生豆子,搞到厨房烟味很大外,也不太好控制深度,烘好的豆子水分太多磨豆机都磨不动,烤坏了一批爪哇好豆子以后就不敢再玩了。
云南庄园豆市面上有几家很不错的供应商,从19年开始我这边逐步淘汰了意大利、巴西的豆子,全换云南的拼配豆子了,很便宜,员工们也没喝出差别,我自己感觉无论是手冲摩卡还是做expresso口味都跟以前常用的lavazza差不多,要感谢这些种出好咖啡的大师傅,省了不少钱。咖啡生豆还是用烘焙机比较好控制,手烘是非常需要经验的,一般的烘焙师都不好掌握更别说我们凡人了。因为烘焙的温度是需要一个线性温度的,温炉多长时间,什么温度设为黄点,一爆后是升温还是降温还是恒温,什么温度出什么风味,中偏深在二爆什么时候出豆、冷萃需要什么程度的烘焙等等,手烘的控制基本上无法掌握。就算一次烘焙满意了,也会因为下一次手法不同造成每次烘焙的品质都不一样。
云南豆的确很值得信赖! - 云南气候其实很像热带季风气候,半年旱季,半年雨季,所以热带的不管是咖啡,榴莲,香蕉,菠萝,椰子都可以大规模种植。
- 喝过一个云南牌子,真不怎样,有机会喝一下其他的试试
- 全部楼层苍狼向月我很喜欢喝咖啡,并且是自己烘焙咖啡豆,就是因为总说云南咖啡品质参差不齐,所以也就没有惠顾过。
去年底看了一篇关于云南小粒阿拉比卡后,一时兴起就先买了500g阿拉比卡熟豆,我要的是中偏深烘焙度,手冲和机打,味道好醇啊!
然后这500g熟豆就作为一个烘焙标准,我自己烘焙生豆的时候风味就往这个上面靠,然后今年夏天准备烘焙一些中偏浅的做冷萃……🤣我也自己烘培过生豆子,搞到厨房烟味很大外,也不太好控制深度,烘好的豆子水分太多磨豆机都磨不动,烤坏了一批爪哇好豆子以后就不敢再玩了。
云南庄园豆市面上有几家很不错的供应商,从19年开始我这边逐步淘汰了意大利、巴西的豆子,全换云南的拼配豆子了,很便宜,员工们也没喝出差别,我自己感觉无论是手冲摩卡还是做expresso口味都跟以前常用的lavazza差不多,要感谢这些种出好咖啡的大师傅,省了不少钱。 - @秋八月
外行了吧?
精品咖啡等于完整的茶叶,普通咖啡等于袋泡茶。
没白拉你。
-
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今起正式供水,保障粤港澳大湾区供水安全
2024-06-01 09:22 -
“距离祖国完全统一越来越近,请大家拭目以待”
2024-06-01 09:17 台湾 -
怀胎7月大学生被当肾病医治后身亡,医院拒绝提供鉴定材料
2024-06-01 08:08 -
“我选修日本历史”台湾学生被问到抗日历史一脸茫然
2024-06-01 07:56 台湾 -
江西汽修店爆炸,已致3死25伤
2024-06-01 07:54 -
江西上栗县一汽修店发生爆炸事故 已造成2人死亡
2024-05-31 22:25 -
吉林农安大面积黑土地被征占建高档别墅?当地回应
2024-05-31 21:49 -
工行广东分行原行长黄明祥被开除党籍,已有4任工银国际董事长被查
2024-05-31 21:40 廉政风暴 -
苟仲文落马,国家体育总局表态
2024-05-31 21:13 廉政风暴 -
云南省政府秘书长孙灿被查
2024-05-31 20:45 廉政风暴 -
中消协:公用事业价格要调得合理涨得明白
2024-05-31 20:34 -
习近平同巴林国王哈马德会谈
2024-05-31 18:07 中国外交 -
浙江:首套房最低首付款比例不低于15%
2024-05-31 17:55 中国房市 -
中粮集团原总会计师骆家駹,被判15年
2024-05-31 17:27 廉政风暴 -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王雪峰一审被控受贿8800余万
2024-05-31 17:24 廉政风暴 -
全民参与,触摸数字时代脉搏:上海市提升月数字学习周启动
2024-05-31 15:12 2024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 -
连续发生3起安全事故,国家铁路局约谈广湛高铁有关单位
2024-05-31 14:59 -
广西龙州一学校附近商铺倒塌致5人被困,已有2人被搜救
2024-05-31 14:54 安全生产 -
老年人“慢热”如何适应数字化“快捷”?
2024-05-31 13:50 2024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 -
共倡理性用网,提升数字素养
2024-05-31 13:47 2024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
相关推荐 -
义乌玩具商对特朗普翻白眼:我们不在乎! 评论 78挑起对华贸易战,“特朗普让美国娃准备:为国牺牲” 评论 112美乌终于签了矿产协议,最后一刻仍在“拉扯” 评论 258美国一季度GDP萎缩0.3%,特朗普嘴硬:关税没错 评论 1301饶毅:请勿错怪王辰教授评论 242 赞 192他老人家为何一生都在警惕特权?评论 150 赞 2143大学生有多人才,海归就有多精英评论 127 赞 184普通医学生培养时间能合理缩短吗?评论 119 赞 85为饺子申请了专利的韩国人,究竟在想什么?评论 102 赞 266塘泊虎:你可能想象不到:中美手术差距有多大?评论 82 赞 217缅甸出现中国停火监督组车队,这就是大国的压迫感!评论 64 赞 198果然,美方主动想谈了评论 50 赞 129董小姐29页论文拿下协和医学博士?细看了她的论文,气死评论 47 赞 4710中国两轮“小电驴”,海外狂飙!评论 47 赞 12最新闻 Hot
-
“没有好消息,但他是靠经济议程当选的,那问题就来了”
-
义乌玩具商对特朗普翻白眼:我们不在乎!
-
挑起对华贸易战,“特朗普让美国娃准备:为国牺牲”
-
内阁“鼓掌欢送”,特朗普:委屈你了
-
无罪判决被撤销,李在明参选韩总统之路再添波折
-
为什么丧亲也成了婚恋中的“劣势”?
-
日本急着跟特朗普签协议:中国都说你不可靠啦
-
美乌终于签了矿产协议,最后一刻仍在“拉扯”
-
黄仁勋劝特朗普:得改,中国紧追其后
-
爱尔兰瑞安航空想买C919,美国有人先跳起来
-
特朗普:他们都讨厌我
-
“美国鼓励印巴合作”
-
美国一季度GDP萎缩0.3%,特朗普嘴硬:关税没错
-
“如果没有人口大国愿意派遣兵力,这一计划将是死路一条”
-
泽连斯基暗示要袭击俄胜利日阅兵式?俄方回应
-
“美国负债超33万亿美元,没钱补贴欧洲了”
-
去年底看了一篇关于云南小粒阿拉比卡后,一时兴起就先买了500g阿拉比卡熟豆,我要的是中偏深烘焙度,手冲和机打,味道好醇啊!
然后这500g熟豆就作为一个烘焙标准,我自己烘焙生豆的时候风味就往这个上面靠,然后今年夏天准备烘焙一些中偏浅的做冷萃……🤣
云南庄园豆市面上有几家很不错的供应商,从19年开始我这边逐步淘汰了意大利、巴西的豆子,全换云南的拼配豆子了,很便宜,员工们也没喝出差别,我自己感觉无论是手冲摩卡还是做expresso口味都跟以前常用的lavazza差不多,要感谢这些种出好咖啡的大师傅,省了不少钱。
云南庄园豆市面上有几家很不错的供应商,从19年开始我这边逐步淘汰了意大利、巴西的豆子,全换云南的拼配豆子了,很便宜,员工们也没喝出差别,我自己感觉无论是手冲摩卡还是做expresso口味都跟以前常用的lavazza差不多,要感谢这些种出好咖啡的大师傅,省了不少钱。
云南豆的确很值得信赖!
去年底看了一篇关于云南小粒阿拉比卡后,一时兴起就先买了500g阿拉比卡熟豆,我要的是中偏深烘焙度,手冲和机打,味道好醇啊!
然后这500g熟豆就作为一个烘焙标准,我自己烘焙生豆的时候风味就往这个上面靠,然后今年夏天准备烘焙一些中偏浅的做冷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