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胖猫”事件中的经济学,关键时刻可以救命

唐吉 理财周刊
2024年05月09日 08:31

点击蓝字|关注理财周刊


21岁的小伙子为“爱”跳江殉情……“胖猫”事件在互联网上持续发酵,各种观点喷涌而出,其中有几点被网友讨论最多:原生家庭、纯爱战士、PUA、外卖空包。毫无疑问,“胖猫”事件是一桩悲剧,其中折射出复杂的社会问题。如果说悲剧有什么意义,便是促人反思,使人觉醒。

经济学体现了一种思维方式,有时候看似冰冷,却能够直指很多社会现象背后的本质。关键时刻,说不定还能挽救一条性命。


交换理论

经济学中的交换理论是解释社会交往行为的一个关键概念,在交往中,人们会依据某种可比较的价值进行权衡和决策。以爱情关系为例,参与者会思考彼此能够为对方提供的资源、时间、情感等因素,来估算对方在自己心目中的“价值”。 

如果两个人认为彼此的“交换价值”相当,那么他们就有可能建立起一段稳定的感情关系。一个相貌平平的人想追求一个美女,会比较困难,仅“相貌”这一项中交换价值就不相当,除非他可以用学识、财富、社会地位等来弥补。

在婚姻领域中,更是一种价值交换。由于婚姻是双方自愿建立的关系,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既是一项消费行为,也是一项投资行为,好比两个人合伙开公司。在婚姻开始之前,男女双方都会考虑到自己能够为对方以及家庭提供哪些资源,如房产、收入、智力、健康、社会关系等。而在婚后,双方需要不断地调整和维持这种交换关系,来保持感情的稳定和美满。

从交换理论出发,恋爱关系应该彼此平等。简单概括就是: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具体而言,交往出于感情需要,彼此尊重、理解。在经济上,两个人有来有往,互相付出。

如果强调爱情绝对“纯洁”“忠诚”,就是单向度无穷尽的付出、不要求回报,那这种爱情就成为一种变相的奴役。“胖猫”的所谓女友一直以种种理由向他索要钱财,这种行为已经超越了谈恋爱的范围,和电信诈骗差不多了。


沉没成本

经济学和商业决策中的“沉没成本”是指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的,而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

换句话说,经济学家们发现:人们并不是从现在的角度来衡量得失,而是把过去已经发生的成本都纳入其中。所以,即使要面对更多的损失,人们却因为心疼原来的花费而选择继续承受损失,而且还会继续追加投资。

在恋爱中,那些已经发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时间、金钱、精力等都可以被称为“沉没成本”。仅仅是“沉没成本”还不复杂,一旦清醒了就可以割肉、止损,花钱买教训吧。人的一生中,谁不会犯错呢?

可是,在“胖猫”事件中还存在明显的PUA,所以悲剧的主角一直不能清醒过来。  

什么是PUA?PUA,全称“Pick-up Artist”,直译为“搭讪艺术家”,实际上的含义是“情感操控”,指一段关系中一方通过各种心理学的方式对另一方进行情感控制。

下面直接引用女性PUA大师们的恋爱术,即所谓的引导投资: 

引导投资,是让另一半不断地去为你付出,因为人对于自己投资了的感情是不会轻易放弃的。对方在你的身上投资了大量的时间、大量的精力、大量的金钱,甚至是最重要的东西,那么他是不愿意随便失去你的。 

这一切就提高了分手成本。付出越多,沉没成本就越高。大多数人都很难理性地面对沉没成本,所以,恋爱中,为了有效增加感情粘性,可以经常性的引导对方付出。

瞧瞧,“胖猫”事件中,本来每个人都有难以克服的人性弱点,再加上外力刻意的引诱,悲剧便发生了。 


禀赋效应

禀赋效应由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理查德·塞勒教授(Richard Thaler)提出,指的是当你拥有某件东西之后,你对它的评价就会随之变高。这就导致我们用钱买到一样东西的快乐会小于失去它的痛苦。

例如,买了一个10元钱的冰淇淋,此时心情也许会有点小愉悦,但是冰淇淋不小心掉在地上,给人的感觉可不止损失了10元钱,好像丢了20元钱那般懊恼。

恋爱2年多,胖猫就像是赚钱机器一样,女友吃个烤肉也要找他要钱,撒个娇、卖个萌就行,段位比翟欣欣还高出几个等级。

胖猫毫无保留地为女友付出巨额金钱和感情,却换来了女方要分手的结果。今年4月,女方绝情地提出分手,更为过分的是,女方还把亏损的花店转给胖猫,胖猫彻底崩溃了。当一个人花了数十万元买到一份虚假的爱情,当“老婆”“老公”叫了两年——再失去这一切,痛苦远远大于支付的数十万元


反思:“无助”时该怎么办   

7年前,小有成就的创业者苏享茂,被网站结识仅几个月的前妻翟欣欣敲诈致死,顿时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胖猫”的死如同“苏享茂”事件的翻版。

每个人的一生中,几乎都会遇到挫折,甚至是重大的人生挫折。这时候该怎么办?首先,应该想到是否可以寻求法律的帮助。网上公布的双方微信谈话记录显示,女方可谓“步步紧逼”。为何要被人牵着鼻子走而落入虎口呢? 

其次还有媒体、亲友以及一切善良人们的帮助。“胖猫”虽然不识骗局,但不足以付出生命的代价。

同时,互联网的“两面性”值得关注:它可以是一个真实的世界,提高效率,促进资源配置;另一方面,它也充斥着虚假,成为害人致死的帮凶。无论是创业者苏享茂,还是“胖猫”,悲剧都是源于网恋。

此外,更深处的根源是教育的缺失,即使到了大学,也没有一门选修课教我们如何识人、如何面对挫折、如何面对恋爱和婚姻。怎么办?除了家庭教育外,更多的是要进行自我教育来弥补

第一,要补 “人文”,可以知人、知历史、知社会,也可以看看那些时代的强者是怎么面对重大挫折的。这方面的书籍有刘再复的《人性诸相》、季羡林的《牛棚杂忆》、高尔泰的《寻找家园》。

第二,要补“理性”,培养多元、跨学科的思维方式。这方面的大作有芒格所著的《穷查理宝典》,还有乔治·阿克洛夫的《动物精神》。

第三,要补“认知”,提升认知能力。推荐《乌合之众:群体时代的大众心理》和《自卑与超越》。尤其《自卑与超越》,是个体心理学经典,作者阿尔弗雷德,通过深入剖析与研究每个人生命中的一系列自卑情结,提供了克服自卑心理,从而化自卑为动力、不断超越自己的有效途径。

这个世界是一个混合体,不仅有真善美,也有虚假、荒谬,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要活得身心健康、活得幸福,要有认识能力——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社会。要有这样的能力,需要人们终生学习、独立思考!

世人唯有反思、警醒,年轻人的血才不会白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理财周刊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