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杰出但不突出”?为什么选他接班李显龙
-
王慧wanghui@guancha.cn
【文/观察者网 王慧、范维】掌舵新加坡20年后,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向接班人黄循财“交棒”。
2024年5月15日,李显龙正式卸任,黄循财率新内阁在同一天宣誓就职。这意味着,“李显龙时代”落幕,新加坡自此进入“黄循财时间”。
与此同时,李显龙已接受黄循财邀请,卸任后留在内阁担任国务资政。这意味着,李显龙短期内并不会完全退出政治舞台,他会像李光耀、吴作栋一样,作为国务资政留在内阁中,给总理提供建议。
平稳、有序可以说是外界对新加坡此次权力交接的直观感受,整个过程主打一个“毫无意外”。
现年72岁的李显龙在辞呈中写道,他原本计划在年满70岁时交棒给接班人,但被新冠疫情打乱了这一时间表。2022年4月14日,人民行动党国会议员召开会议,一致推选黄循财先生为接班人。现在,两年过去了,他已为接手领导新加坡准备就绪。
2022年4月16日,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宣布,现任财政部长黄循财将出任该国下一任总理。图源:澎湃影像
黄循财“杰出但不突出”,为什么是他?
新加坡自1965年建国,历经李光耀、吴作栋、李显龙三任总理。
李显龙生于1952年,上世纪80年代起步入政坛,先后担任新加坡国防部第二部长、贸工部长、副总理兼财政部长等职。2004年8月,他从吴作栋手中接过新加坡总理一职,一干就是20年。
作为新加坡开国总理李光耀的长子,精英家庭、高智商、高学历一直是李显龙的标签。而出生于普通家庭的黄循财,成长经历和生活环境与李显龙迥然不同。
黄循财自小在组屋里长大,爸爸从事销售工作,妈妈是一位老师,从小并未接受精英教育,但靠自己的努力去了美国名校留学,学成归国后,进入新加坡公务员行列。
他反应敏捷、为人低调,是个会谈吉他、喜欢狗狗的性情中人。《经济学人》这样形容黄循财:“他也是那种你会想一起喝啤酒的男人(He is also the kind of bloke you could drink a beer with)。”
马来西亚《星洲日报》副执行总编辑郑丁贤在其专栏写道,他早年与黄循财接触后,对后者留下了“杰出,但不突出”的印象。
“我可以感受他的友善,对部门的政策也很熟稔;不过,两个小时下来,老实说,黄循财并没有让人产生很深刻的印象。”
“他比较低调,懂得什么时候开口,也知道什么时候闭嘴;他不抢功劳争出头,而是专注做份内工作;他为人和悦,有时还有些腼腆,而不是盛气凌人。”
“或者,黄循财真正突出之处,就是他不像其他领袖那么与众不同,而是更加愿意做一个融入民间,深入人心的平凡领袖。”
“黄循财的亲和力和人情味让他更容易亲近民众,能站在普通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许利平告诉观察者网,选择他体现出的是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忧患意识。
“对于人民行动党来说,在近年来支持率不断下降的情况下,像黄循财这样更接地气、更懂得人民诉求的人非常重要。另外,人民行动党自新加坡独立以来一直执政至今,解决执政审美疲劳也是该党的一个重要挑战。”许利平说。
黄循财与他的爱犬“夏天”。图源:黄循财Instagram
最终,黄循财成为了新加坡第四代领导人,不过,起初他并不是首选。
2018年,李显龙原本选定时任财政部长王瑞杰为第四代领导团队之首,但后者在2021年请辞。
- 责任编辑: 王慧
热门评论 3条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全部评论 98条
最热 最早 最新- 修远轩新加坡过去真正赚钱的其实是帮东南亚的财主、贪官洗钱。也是一个让外资进入东南亚国家的门户。
现在大环境变了。
新加坡生存之道是怎样配合中国:
香港是中国大陆与外国的金融缓冲区,在紧急时,中国可以拔网线的。
而新加坡要成为香港缓冲区外的缓冲区,让老外觉得不完全听中国命令,但又令中国相信不会损害中国的利益。香港的定位现在已经变了。建国前是英国贸易和走私据点(但上海才是西方列强在华活动的真正中心)——以英国为主,改开前是对外贸易、情报交流等的心照不宣的灰色地带——双方各取所需,改开后是外资入华的门户,新时代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一部分,是大湾区的对外金融中心——以中国为主。所以,中国需要一个新的“两不管”灰色门户,那最好就是新加坡,就看新加坡有没有这个眼光了。 - 全部楼层unartist综合实力强,但没有哪一科特别突出。
适合守家、过渡。很好,但不是最好。
最好还得是我李家儿郎。 - 得得锵有个历史现象,不能说是规律,但的确存在,皇帝的最佳在位时间大约20年左右,这是从有利于带领国家前进的角度来说的。时间太短的话即便天纵奇才也是白搭,没机会施展,比如魏孝文帝周世宗明孝宗,时间过长则大概率产生懈怠,失掉进取动力,前期功业可能都要搭进去,比如唐明皇清康熙。从这个角度,唐太宗的历史地位不是偶然,贞观末期其实很有些不好的苗头了。30岁到50岁是男性的黄金年龄,成熟追求上进,这个时期的李世民恰好在位,实在是大唐的幸运。
用明孝宗来比喻不妥,
这个是儒家士大夫眼里的理想皇帝模型,但不是一个合格的中央集权下的好皇帝,
换句话说,他就是那种文官士大夫集团希望的,类似虚伪元首,吉祥物一样的存在
而中国,最需要的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人物,再不济,作为中期君主,明宪宗也他强多了 - 寻常巷陌杰出,但不突出。这评价本身就是瞎扯淡.综合实力强,但没有哪一科特别突出。
适合守家、过渡。 - 杰出,但不突出。这评价本身就是瞎扯淡.
- 其实看周受资就可以了。。
- 全部楼层剪结疫情前坡县已经开始萧条了……现在更萧条了,我在这里我感觉这里越来越差,网上那些所谓的美好描绘都是花钱搞得大外宣实际上根本不是
- 得得锵有个历史现象,不能说是规律,但的确存在,皇帝的最佳在位时间大约20年左右,这是从有利于带领国家前进的角度来说的。时间太短的话即便天纵奇才也是白搭,没机会施展,比如魏孝文帝周世宗明孝宗,时间过长则大概率产生懈怠,失掉进取动力,前期功业可能都要搭进去,比如唐明皇清康熙。从这个角度,唐太宗的历史地位不是偶然,贞观末期其实很有些不好的苗头了。30岁到50岁是男性的黄金年龄,成熟追求上进,这个时期的李世民恰好在位,实在是大唐的幸运。唐宗宋祖,秦王汉武,最后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一叶扁舟,看透了这个,你就不纠结这种小问题了
- 如题,杰出就好,还没到突出的时候。该做潜龙的时候就要好好潜着,该到亢龙的时候才能一飞冲天。
- 这种接班人的方向是李家必然的选择,而且还必须在权力中心继续徘徊以免看走眼
- 咱就说李家选他当梅德韦杰夫,别到时候成为那个岸田文雄,弄个鸠占鹊巢,鸡飞蛋打,毕竟是李家坡,成了黄家坡就尴尬了
- 循财名字好,新加坡淡马锡在中国建设银行发行股票赚了很多钱。
- 全部楼层得得锵只有开元没有天宝的话,李隆基的历史地位可能比李世民更高还是差点,李世民是开国皇帝级别的,那一串的战功在那摆着呢。李隆基顶多算再造大唐,大部分都是政治斗争。
- 茶客杰出,又能平衡各方矛盾,这就是突出。行政官员,主要的是能够平衡。可以负责任地说,即使咱们一乡镇的不得意公务员中,既杰出又突出的人才都一抓一大把!只是他们因为种种原因不得意而已!
- 最讨厌的是坡县的早报网。
- 杰出,又能平衡各方矛盾,这就是突出。行政官员,主要的是能够平衡。
- 过渡一下?
- 全部楼层得得锵还是回复你一下,因为懒得回复。“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走群众路线。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 不朽之王根本没说到真相,我来告诉你们吧,黄循财不是第一个接班人。
最开始,李显龙培养的是财政部长王瑞杰。然而2016年,王瑞杰突然中风倒地,最终宣布因健康原因不再担任接班人。
退而求其次,李显龙转而培养国家发展部部长陈川仁,然而不久后,媒体突然爆出陈川仁的婚外情丑闻,接班人自然不了了之。
李显龙只能再去培养交通部长易华仁,但在今年,易华仁突然爆出了涉嫌贪腐的丑闻,接班人又没戏了。
李显龙不得不再选贤能,最终选定现任财政部长黄循财。各种鸡汤文里不是吹了新加坡好多年的“高薪养廉”吗?看样子,高薪跟廉不廉也没那么关系嘛 - 这位黄 估计会很亲美,直觉,看到这么多前任储君 各种原因不能上任,感觉有背后势力在干预
-
王毅:暴露美方已丧失自信,乱了方寸
2024-05-15 17:11 中国外交 -
美国威胁制裁,印度外长:有些人眼界要放宽一点
2024-05-15 16:38 伊朗局势 -
中方是否对美国产品加征新关税?外交部回应
2024-05-15 16:12 中美关系 -
菲律宾200名“平民”今日前往黄岩岛周围海域,外交部回应
2024-05-15 16:09 南海局势 -
“30年前日本人开豪车中国人骑自行车,30年后…”
2024-05-15 15:58 日本产经 -
强迫中国游客购物,韩国一旅行社被勒令停业
2024-05-15 15:23 三八线之南 -
他这一嗓子,快把乌克兰给忽悠“瘸”了
2024-05-15 15:07 乌克兰之殇 -
“可怕的消息!对中国这样,将打击每个美国家庭”
2024-05-15 13:16 美国一梦 -
“美以私下说好了:他来,不动手”
2024-05-15 11:41 -
太阳刚刚爆发近20年来最强耀斑,对地球……
2024-05-15 11:21 天文 -
她竟称“希望中国以理性方式回应”
2024-05-15 11:21 中美关系 -
法国突发!囚车遭劫致2名狱警死亡,马克龙“震惊”
2024-05-15 10:56 法国见闻 -
“太讽刺了!”TikTok内容创作者出手
2024-05-15 10:42 大公司 -
俄新防长:中印可以做到这一点,但欧洲不行
2024-05-15 10:14 俄罗斯之声 -
“别学美国对华这种‘坏主意’”
2024-05-15 08:58 新能源汽车 -
中美人工智能政府间对话首次会议,中方表明严正立场
2024-05-15 08:11 中美关系 -
以军下达新“撤离令”
2024-05-15 06:43 巴以恩仇录 -
“我对俄中经济关系的宏伟前景充满信心”
2024-05-15 06:38 观察者头条 -
又一位宣布辞职!“作为欧洲犹太人的后裔,我无法保持沉默”
2024-05-14 23:54 巴以恩仇录 -
“中企创新力令人印象深刻,反华情绪不应干扰市场”
2024-05-14 22:57
相关推荐 -
-
1中国对美国信号作出回应:可以谈了评论 324 赞 212董明珠不放心留学生里有没有间谍,她放心格力的外销人员吗评论 239 赞 103浙江宣传:莫让“4+4”沦为一笔糊涂账评论 110 赞 194如何避免油门当刹车?评论 75 赞 75《水饺皇后》也没能“救市”,“五一档”缩水40%倒退10年?评论 72 赞 16印巴最新战况!巴基斯坦成功逼退“阵风”战机,印军副司令被解职!印度是故意暴露?评论 72 赞 187埃及曾是阿拉伯世界的大哥,为何跌下神坛,沦为阿拉伯二流国家?评论 62 赞 98中国的医生为什么不能按照中国的模式标准来培养?为什么向美国学习?评论 54 赞 179杭州“胖都来”开业被质疑碰瓷“胖东来”,名字相似算不算侵权?评论 49 赞 010美国的衰落是不可阻挡的历史必然评论 46 赞 53最新闻 Hot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他称“无法确保出席阅兵式的各国领导人安全”,俄方回击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
数千美情报人员将被裁撤,美媒炒:他们“反水”中俄怎么办
-
5年来首次,香港金管局买入美元以稳定汇率
-
特朗普下手,英伟达对华“特供版”要改
-
中国人寿通过议案,险资有望加入债券“南向通”
-
美防长命令双航母战斗群继续留在中东
-
现在大环境变了。
新加坡生存之道是怎样配合中国:
香港是中国大陆与外国的金融缓冲区,在紧急时,中国可以拔网线的。
而新加坡要成为香港缓冲区外的缓冲区,让老外觉得不完全听中国命令,但又令中国相信不会损害中国的利益。
现在大环境变了。
新加坡生存之道是怎样配合中国:
香港是中国大陆与外国的金融缓冲区,在紧急时,中国可以拔网线的。
而新加坡要成为香港缓冲区外的缓冲区,让老外觉得不完全听中国命令,但又令中国相信不会损害中国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