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看清楚,保本保收益的刚兑产品就这两种!

款闲 理财周刊
2024年04月26日 08:38

点击蓝字|关注理财周刊


最近一段时间,“某某信托爆雷” “某某信托破产,本金4-8折兑付”的新闻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曾几何时,信托几乎成为了“刚兑”的代名词。由于投资收益稳,投资门槛高,信托成为了不少高净值家庭的首选理财工具。

随着信托行业风险事件的频发,这种“刚兑”的神话逐渐被打破。如今,面对资金安全焦虑的痛点,网络上又涌现出大量帖子和视频,宣称“三种刚性兑付产品,让你轻松攒钱”。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一般情况下,一定会给付本金和利息的产品会被叫做刚兑产品。在目前的市场上,真正符合这一特点的产品,其实只有两种。 

第一种是国债

国债被公认为是最安全的投资工具,因为为这个产品兜底的是国家。国债相当于国家向老百姓借钱,是用国家信用担保的“欠条”,安全感拉满。

普通人最熟悉的国债,叫凭证(储蓄)式国债,其投资过程类似定期存款。首先它和定存一样,可以在银行网点或是银行APP上购买;其次,它也有多种投资期限可选,例如1年期、3年期、5年期等;再者,在投资期限内可以提前支取,只是和定存一样,要损失利息收益。最后,持有到期本息不会有损失

我国还发行另外一种国债,叫记账式国债。这类国债,普通老百姓很少参与投资,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查阅我们之前的文章《3年2.38%,5年2.5%,50年2.65%,国债利率低,谁在疯抢?》进行了解。

第二种是50万元以内的存款

存款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只要钱存到银行卡上,就是活期存款,不足之处是利息低。

活期存款可以通过银行柜面或银行手机APP存成定期存款,定期存款的利息比活期高,不足是不能像活期一样随时取用,提前取出就享受不了定存利息,只能按活期利率计算利息,利息肯定会有损失,但是本金不会少

为什么存款前面要加一个50万元的限制呢?因为50万元以内的存款是受存款保险保护的。即便银行破产,50万元以内的存款由存款保险兜底;超过50万元的部分,在银行清算财产时会按照一定比例赔偿,这就意味着本金可能有损失,也不符合刚兑的要求。

保险到底算不算刚兑?

网上常说的第三种刚兑产品是保险,有的博主还会注明是“利率写进合同里的储蓄型保险”。但严格来讲,保险不能完全算是刚兑产品。 

前面介绍的国债和存款,有一个共同点,即随时随地可以支取且本金不受影响,受影响的只有利息。但保险不是,缴到保险里的保费,在合同条约定期内不是随时随地能再取出来的,尤其在投保的前几年,想要把钱取出来,也就是退保,不仅没有收益,本金也会出现损失

另外,写进保险合同里产品保底利率是保险要刚兑的部分,而那些在收益演算表上的超过3%、4%甚至更高的中档收益、高档收益是不写进合同的,也就是不刚兑的部分。

所以,相比前两者,保险的刚兑属于有条件的刚兑,只有在满足了合同要求的特定前提后,才能享受到刚兑的权益。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理财周刊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