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理财周刊
不知不觉间,2023年即将步入尾声,在这疫情防控政策放开后的第一年,你在哪些方面花销最多呢?
近期,国家统计局发布了这样一组数据,罗列了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居民消费支出情况以及消费支出构成:据统计,1月到9月,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到了19530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数据表格中的增长速度)9.2%,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8.8%。
按照类别来看,今年前三个季度,居民在食品烟酒、居住以及交通通信领域花费了最多的资金,这三个项目分别占据了支出构成的29.7%、23.1%以及13.3%的占比,构成了居民所有消费支出的近7成比例。
图片来源:国家统计局
但有趣的是,虽然有些消费类别的绝对量与占比不在前列,但在今年前三季度却得到了飞速的增长,例如,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增长了16.4%,医疗保健增长15.0%,交通通信也增长了11.3%,远远超过了人均消费支出的整体增速。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教育文化娱乐以及交通通信支出的增长,可以说与今年蓬勃恢复的旅游及文娱行业有所关联,那么医疗保健支出的高速增长,又是怎么回事呢?
关于这个问题,近日,由健闻咨询、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以及华泰证券联合发布的《2023年第二三季度居民健康消费指数报告》(下简称“《报告》”),基于电商大数据,给出了一份关于我国健康消费的消费画像。
《报告》覆盖了全国300余个城市的消费大数据,囊括了70种商品品类、200余种具体产品。
从今年第二、三季的数据来看,江西、山西、上海、河南、江苏、安徽、河北的居民健康消费指数较高,连续两个季度都排在了前十位。
然而,各地对于健康消费的需求,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除了与区域疾病谱系、疾病季节性发病率等相关外,还与区域新生儿出生率、老龄化程度以及患病率分布等因素有着密切关联。
例如,在报告周期内,血糖仪消费指数排名靠前的省份均在北方地区,与全国体检人群糖尿病检出率分布的“北高南低、男高女低、老高少低、冬高夏低”基本相符。
而在经济发展更高速的东南沿海,则体现出更高水平的健康生活追求,以及更高的“防未病”消费意识——江苏、安徽、上海、海南和北京,在健康体检的消费中排在全国前列。
然而,无论各地的居民健康消费偏好有怎样的差异,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占人均消费支出的飞速增长是毋庸置疑的。中康CMH数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在人均消费支出中的占比还将进一步增长,升高至10.1%,中国的健康产业规模也将达到16万亿元。
业内人士分析,随着疫情防控政策放开、经济复苏,居民在医疗保健上的支出越来越多,不仅有疫情后的“疤痕效应”、老龄化逐渐加速等原因,人们“重治疗轻预防”的观念也正在逐步改变,居民对健康的需求已经越来越高,健康管理场景已从医院延伸向了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