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下载

T字型投行——“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之历史关照现实的新解 | 银行与信贷

1129 views

2

文/江苏银行北京分行投资银行部总经理、江苏银行博士后工作站与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联合培养博士后文根第

本文回答“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部门到底是做什么的?”的问题,从金融史的视角界定投行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本文认为,要通过三大协同(条线间协同、牌照间协同、机构间协同)不断扩充投行的外延。本文由此为“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界定了T字型投行框架。

在十多年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从业中,笔者发现两点特别有意思的现象:第一,从横向来看,不同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部,其职能往往不一样,这就导致我们在进行同业交流的时候,第一件事或者第一个议题就是“对口型”,即双方必须把自己负责的业务领域先向对方交待清楚;第二,从纵向来看,同一家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部,它所从事的业务或者展业的范围近年来也在发生剧烈的变动。所以,无论从横向来看还是从纵向来看,“投行到底是做什么的?”的问题似乎还存在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的困惑就会衍生出从业者经常面临的三个问题:什么是商行(商业银行)?什么是投行(投资银行)?什么是商行的投行(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这三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很难回答。这三个问题的核心就是要区分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这两个概念。

概念的层层穿透

如何区分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这两个词都是四个字的复合概念,它们的落脚点均在银行上。概念史的研究范式对于概念的拆解分析需要层层穿透去把握。因此,想要理解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的区别,就必须首先触及它们的上位概念或者源概念——银行。那么,银行的内涵是什么呢?民国时期,经济学家李权时在《交易论》(1929年)里认为,“现在一般人之所谓的银行,并不是保管金钱的行家,实在是制造和介绍信用的机关。”这就简明扼要地揭示了银行的概念内涵——制造和介绍信用。继续穿透把握的话,就会触及下一个源概念——信用。

信用的进阶

关于信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很多篇章都有过分析,但最精辟的阐释是出现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的第23卷:“一种崭新的力量——信用事业,随同资本主义的生产而形成起来。起初,它作为积累的小小的助手不声不响地挤了进来,通过一根根无形的线把那些分散在社会表面上的大大小小的货币资金吸引到单个的或联合的资本家手中。”这句话以一种非常形象化的方式动态地刻画了资本的动员过程。信用这个事业是伟大的,它满足了人类社会因生产力不断提升而不断进行扩大再生产的需要。

从人类发展史来看,最早的人类社会是一个自然经济封闭体态,当时自给自足并不涉及交易,这个时候也并不需要信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一旦封闭形态被打破,出现了交易,也就有了余缺,然后因为余缺调剂的资本对立运动就开始产生,人类社会就进入了信用的第一阶段——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存在两个问题:第一,它往往局限于熟人圈;第二,它是多对多、点对点的模式。伴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提升,就需要中心化去高效处理商业信用,这个时期银行或者说作为银行同等内涵物的业态(例如:唐朝的柜坊,宋朝的质库,明清出现的账局、钱庄、票号、银号等)就产生了,人类社会就进入了信用的第二阶段——银行信用。

然后,随着生产力的继续提高,这个阶段国与国的战争加速了信用的进阶,战争是最“烧钱”的,尤其是那种国运博弈之战。1693年英国因为英法百年战争而第一次发行国债,美国是1776年因为独立战争而第一次发行国债,中国是清末1894年因甲午战争而第一次发行国债。人类社会陆续了进入了信用的第三阶段——证券信用。

所以,人类社会的信用发展演进是三个阶段。当然,就每一个阶段而言,并不是新阶段出现之后上一个阶段就消亡,只是说信用的丰满程度是从单一的商业信用,到商业银行与银行信用并存,再到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和证券信用三者并存的一个阶段。从整个人类社会的信用进阶发展可以看出一个特点:随着信用的不断进阶,整个社会动员资本的能力呈现更加高效和更加高阶的状态。

投行的内涵

人类社会从银行信用进阶到证券信用之后,上位概念“银行”就有了向下细分延伸的动力。基于概念史研究范式,机构命名和译传译介是两个可以考察概念延伸的重要脉络。

在中日韩这种东亚儒家文化圈,投资银行在机构命名的维度上不叫投资银行而是叫证券公司。为什么呢?因为中日韩受的是儒家文化的影响,儒家文化有一个特点,就是特别强调“名正言顺”。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荀子说名定而实辩,就是说名称一定要取好之后事物的实际才好区分。所以对于东亚儒家文化圈来说,把名称界定清晰是很重要的。证券公司作为机构命名其实扣的就是证券信用这个题。

在西方特别是美国,社会普遍认为投资(Investment)通常比商业(Commerce)需要更大宗的资本。美国独立建国后因为要投资修建西部大铁路贯穿东西而大规模发行铁路股票和铁路债券,给美国社会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因此,在证券信用产生之后,银行向后延伸出投资银行(Investment Bank),并与商业银行(Commercial Bank)相对应。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为了更好地与美西方的话语体系接轨,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这一对下位概念通过译传译介渠道引入了中国。

综上,投行肇始于证券信用,其核心内涵是:更高阶的资本动员能力。

投行的外延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部门的定位是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条线,而一条狭窄的条线如何实现更大范围或者更高阶的资本动员能力呢?第一步是从商业银行的行内层面来看,就是要打破条线的边界,刺穿条线间的藩篱,从而实现条线间的协同,把资本的动员能力从条线内动员提升到动员全行;第二步是站在商业银行的集团层面,现在的商业银行大多控股着多种多样的金融牌照,通过刺穿牌照间的藩篱,实现牌照间的协同,把资本的动员能力从动员全行提升到动员全集团;第三步是跳出本集团的窠臼,通过开展与其他机构的协同,把资本的动员能力从动员全集团提升到动员全市场。

因此,三大协同(条线间协同、牌照间协同、机构间协同)是层层递进且层层进阶,体现的是将资本的动员能力从全行到全集团再到全市场,以此不断扩充投行的外延。

T字型投行的创设

笔者为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界定了一个非常简单的以字母T为指征的T字型投行框架(T既是投行投这个字的汉语拼音首字母,也是借鉴了福特汽车公司一百多年前提出T型车对整个人类汽车工业产生革命性影响的良好寓意):T的一竖意味着要始终植根于投行的内涵或者说其本源性业务,投行毕竟肇始于证券信用的产生,证券简单理解就是股票和债券,目前国内商业银行没有股票业务的牌照但有债券承销业务的牌照,因此,这一竖就是要致力于扎牢扎实做好债券承销业务,这是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的内涵;T的一横就是要不断延展去扩充投行的外延,通过不断地刺穿条线间、牌照间、机构间的边界和藩篱,从而获得更广阔的展业空间。

T字型投行通过一竖把握了投行的内涵,通过一横开拓了投行的外延,而紧扣了投行内涵和外延的T字型可以形象地展现一个更有想象力的商业银行的投行业务生态圈。

综上,T字型投行就是历史关照现实的“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新解。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所在单位无关。)

本文编辑丨孙世选

责编丨丁开艳

校对丨兰银帆

初审丨徐兰英

终审丨张伟

分享到:0
^
激活兑换码
关闭
请输入您的兑换码:
姓名:
单位:
职位:
邮箱:
手机号:
地址:
验证码:
激活
提示:
1、您的订阅周期将从兑换码被激活的当日开始计算。
2、同时激活多个兑换码,订阅期限会自动向后叠加。
3、如果您不想立即使用兑换码,可以在稍后任意时间激活,订阅码可赠予他人,但只能激活一次。
4、兑换码激活后,所绑定的授权用户仅限一人使用,不可多人分享账号。若发现违规使用,官方将做销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