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均亩产1186公斤,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百亩示范田产量创新高
最后更新: 2023-09-14 17:16:53在云南红河州蒙自市草坝镇富民村,有一处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百亩示范基地。9月13日,经专家测产验收,平均亩产1186.00公斤,是蒙自示范基地历年来的最高产量,也是目前为止全国最接近袁隆平院士提出的“单季稻亩产1200公斤”攻关目标的基地。
负责测产验收的专家由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扬州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湖南农业大学等单位组成。按农业农村部超级稻测产办法及计算公式的规定,随机抽取了3块田测产,经人工收割、现场打稻谷、现场称重,按标准扣除含水量后得出产量数据。结果表明,三块田平均亩产1186.00公斤。
今年,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蒙自示范基地实施的杂交水稻品种“卓两优1126”,采用人工+机械定量精确栽培和精准定量施肥技术,于3月10日播种,4月6日至4月9日移栽,9月13日收割。百亩示范片长势均衡,穗大粒多,结实率高,后期落色好,无主要病虫害。
本次测产为今后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提供了行之有效的经验和技术,进一步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水平,推动现代农业稳步健康发展,达到粮食生产稳步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总台记者 陈政)
- 原标题:云南蒙自: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百亩示范田产量创新高
- 责任编辑: 林铃锦
热门评论 5条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全部评论 65条
最热 最早 最新- 太牛了,已经不可思议了!
- 玉米、小麦怎么动静不大呢?
- 厉害👍
- 全部楼层恒星中国超过一半的人不以大米为主食,一半稻谷是普通稻可自留种非杂交水稻不可自留种,杂交水稻只比普通稻增产20%左右,现有的杂交水稻大面积种植中
有很多品种不是袁隆平团队研究出来的,袁隆平团队是一个大量优秀人员组成的集体,还有一个重大历史细节当年发现最关键的几株野生稻,是袁隆平的一学生在无意掉进海南一枯井发现的!!!杂交水稻是很厉害,袁隆平也很厉害,但是要把袁隆平和袁隆平团队研究的杂交水稻宣传成神一样,是经不起实践和历史考验的,是在危害袁隆平和袁隆平团队的杂交水稻,是扼杀其他粮食研究者的积极性的广西就有一片野生稻保留地,附近禁止放蜂,以免基因污染。 - 喵大人哈哈亩产一顿的水稻我没见过,一般水稻亩产多少斤?我知道小麦亩产1200斤算是高产了。是不是小编编辑错了单位其实这次不是最高的,小编无知。
袁大爷走后的几个月,在河北与农科院合作的那一片田,亩产2600斤,这个才是最高记录。 -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 全部楼层恒星过度吹捧就是捧杀了!!!现在国家已经在开始推广轮耕轮休了,这种听起来很低级原始的方式,会让很多人转不过弯来,特别是没种过庄稼的人,包括一些农民。就像十年前有人吼中国人口会断崖式下跌,绝大数人都转不过弯,人民群众需要教育,自我教育和外部教育其实很多人都是不事生产,也没做过农民。对农业这些都是很无知的。
能量守恒,物质也守恒,它不会平白无故的出现。
土地肥力不够他是产不出那么多东西的,这一季多产了,下一季就会少产。它总有个度,不可能无止境。
因为早造收割后稻草是直接还田的,所以有一定恢复作用,如果为了高产,撒大量化肥,土壤板结就厉害,靠稻草还田可能平衡不了。所以过度追高产没意义的,到一定程度,达到平衡就行了。
种过水果的人就会知道,今年挂果过多,明年必定挂果少。而且挂果过多很伤树,
还不如每年都平均一点,聪明的农民不会因为挂果太多而高兴,还会人为去掉一部分,有部分留着也保不住。
很多一次性生长的作物都需要轮耕才能保证产量,一直种同一种作物都会变得低产。需要时间恢复,因为每一种作物需要的营养它是不一样的。 - 全部楼层guan_16747929382847呵呵,今晚吃饭的时候老妈说,大院内天天一起散步的大妈们分享,现在早晚稻米品种都差不多的了,是因为杂交技术改良过了的,农民不傻,不好吃他们是会不种的了。不好吃也种的,不想浪费。
早造种来煮粥和喂动物或者卖掉
煮粥就可以,不会有明显的难吃感觉
煮饭就确实难吃,不管你什么品种,这是大自然规律
早造就是比不上晚造的 - 民以食为天——中国拥有十四亿多人口,但中国的耕地面积却相当有限,以有限的耕地保证十四亿多人的粮食供应安全,中国已经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未来将会做得更好。
致敬袁隆平为代表的农业科技工作者,正是他们的辛勤努力和无私奉献,才让中国粮食满足自身需要不再是问题。希望年轻的袁隆平们能够创造出更多的新成就,继承发扬袁隆平的爱国精神,以科技创新引领中国现代化农业产业的发展。 - 全部楼层观察者网用户_64065必须有!但水稻上山一直被人黑!且看秋收果实!旱稻一直是争议研发
主要是大方向是十亿亩高标农田加中心村集镇建设。现代工程条件下,给排水、旱涝无忧。按1200斤/亩算,六亿吨主粮安全基本能保障。零散村组合并还能多出近二亿亩土地资源。山地梯田或是旱作水稻存在日后机会不大
影响的还是人口就业问题,国家估计得未来二十年实施时间 - 全部楼层鲸海割委奴你要放弃产量,追求高级货
实质上就是变相的鼓励减产、推崇奢靡
某些人,在廉价消费级奢侈品上带带歪风也就罢了
粮食也敢?不是原品的就是优品,你吃过野生香蕉吗,我广西山林里吃过,口感不说(涩),巴掌长度的居然里面近半的子,也不知道野生动物为什么会吃 - 全部楼层JortenSSH信口雌黄胡诌八扯!
你压根就不明白什么叫粮食安全,杂交水稻是难吃是种植面积小,但它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一环,粮食作为刚需产品,一旦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比如只能供给99%的人,那后果只有一种——就是不停涨价涨到这1%的人(也就是1400万人)饿死为止。超级杂交水稻的出现就保证了就算粮食出现短缺也可以长期给这1%的人提供口粮,现在你是否明白了杂交水稻的意义所在???杂交水稻不是都难吃的,目前国内近七成超市大米都是杂交水稻
难吃的是我们过去说的中熟米(冬小麦跟晚稻时间差种植的稻米,目前已被苏皖浙农村废弃),此类米种存在,江南地区能做到一年三熟。我们认为难吃,实际还是没处理经验,我老婆家乡,湖南郴州,本地人对付这些渣米,是搞成米粉(面条类别),像西风渡鱼粉就很出名,此外米厂杀猪粉也不错 - 袁老千古。
- 全部楼层恒星中国超过一半的人不以大米为主食,一半稻谷是普通稻可自留种非杂交水稻不可自留种,杂交水稻只比普通稻增产20%左右,现有的杂交水稻大面积种植中
有很多品种不是袁隆平团队研究出来的,袁隆平团队是一个大量优秀人员组成的集体,还有一个重大历史细节当年发现最关键的几株野生稻,是袁隆平的一学生在无意掉进海南一枯井发现的!!!杂交水稻是很厉害,袁隆平也很厉害,但是要把袁隆平和袁隆平团队研究的杂交水稻宣传成神一样,是经不起实践和历史考验的,是在危害袁隆平和袁隆平团队的杂交水稻,是扼杀其他粮食研究者的积极性的你根本不知道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世界人均耕地面积3.1亩,而中国作为一个14亿人的大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大概1.5亩。一旦出现粮食供应问题你知道要死多少人?三年大饥荒的教训还不够惨痛吗?杂交水稻是不好吃,但是没有它,出问题的时候你只能吃树叶树皮和观音土。超级稻亩产2000斤,甚至袁老还培育了盐碱地都能种杂交水稻,有了这些,我们才能不担心某国在极端情况下封锁我们的粮食进口渠道,才能保证出现极端气候的灾害年粮食价格平稳。现在你还觉得袁老经不起历史考验? - 济世救人,饱人饥腹。。最伟大的人。。。常常为袁老热泪盈眶。默默为人类工作,乃大菩萨在是一般。。。。怎不叫世人万世敬仰?
- 还是这种消息看了心情好
- 粮食……民生之根本!感谢袁老!怀念袁老!
- 全部楼层JortenSSH信口雌黄胡诌八扯!
你压根就不明白什么叫粮食安全,杂交水稻是难吃是种植面积小,但它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一环,粮食作为刚需产品,一旦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比如只能供给99%的人,那后果只有一种——就是不停涨价涨到这1%的人(也就是1400万人)饿死为止。超级杂交水稻的出现就保证了就算粮食出现短缺也可以长期给这1%的人提供口粮,现在你是否明白了杂交水稻的意义所在???杂交水稻本来就是工业用水稻,一直就不是拿来吃的,而是作为原料生产各种工业食品的。 - 亩产一顿的水稻我没见过,一般水稻亩产多少斤?我知道小麦亩产1200斤算是高产了。是不是小编编辑错了单位
- 全部楼层美分社此评论已被屏蔽神话他的人最大的理由是,娱乐明星都需要吹捧,吹捧一个科学家有什么错,难道一个科学家不比一个娱乐明星有价值,吹捧袁隆平有利于提高整个科学家群体的社会地位!!!我觉得有一定社会学道理,符合新闻学,但是不符合自然科学,这难道就是马克思的矛盾论具体实践
-
天舟五号撤离空间站组合体,将于9月12日受控再入大气层
2023-09-11 17:27 航空航天 -
我国一海洋科学观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造完成
2023-09-11 07:35 -
来“新人”了!南非加入国际月球科研站计划
2023-09-07 20:19 航空航天 -
我国成功发射遥感三十三号03星
2023-09-07 06:50 航空航天 -
我国建立农作物种子认证制度
2023-09-06 19:23 聚焦三农 -
量子纠缠研究新突破!中国科学家新成果奠定光晶格量子计算基础
2023-09-06 15:02 科技前沿 -
我国南海水深4000米处,首次实验成功!
2023-09-06 12:06 -
发现镍氧化物高温超导体科学家:没有人知道终点在哪里
2023-09-04 08:18 科技前沿 -
距今93万年前人类几近灭绝!上海科学家首次对古人类进行“人口普查”
2023-09-03 18:56 考古 -
人类Y染色体首次被完整测序,这最后的“拼图”难在哪?
2023-09-01 08:55 -
文昌发射场规划建设新一代载人登月火箭发射工位
2023-08-31 21:12 航空航天 -
台风“苏拉”的走位为何难以预报?
2023-08-31 08:35 极端天气 -
国内首款商用可重构5G射频收发芯片研制成功
2023-08-31 08:35 科技前沿 -
我国科学家研发新型类脑学习方法,极大缓解“灾难性遗忘”问题
2023-08-30 16:30 科技前沿 -
我国将建设国家计算机病毒库
2023-08-29 15:52 国家安全 -
我国科研人员揭示猴痘病毒免疫逃逸新机制
2023-08-29 08:30 医学 -
两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
2023-08-27 19:38 -
中美学者合著科研论文近30年来首次下滑
2023-08-26 14:23 中美关系 -
中国新一代人造太阳,取得重大科研进展
2023-08-26 14:16 -
中国高校为何难出大模型?
2023-08-25 10:44
相关推荐 -
“如果处理不当,还有比美国衰退更可怕的事情” 评论 104回过味了?“不该抗中,是时候‘去美国风险’” 评论 97美业界“喊疼”:请中方“收回成命” 评论 343朝令夕改!“没人知道特朗普五天后的规定是啥样” 评论 2421特朗普体检结束!智力正常评论 238 赞 872如果你是美国总统,现在要使美国再次伟大,你会怎么做?评论 213 赞 23学习历史是中国人在基础教育阶段的的必修课,不应该从考试中去除评论 183 赞 1074鸡蛋说明美国市场经济原理变了,高度垄断,关税战马上引发新一波大通胀评论 118 赞 526日本世博会首日涌入14万人直接傻眼!建筑坍塌、毛坯场馆、天价餐食,厕所还没纸…评论 81 赞 148懂王的眼睛眨成了快门评论 61 赞 409特朗普发起的关税战会演变成战争吗?评论 48 赞 2110请问除了收到回复什么比较客气不得罪人?评论 43 赞 1最新闻 Hot
-
“不能太依赖美国,欧洲得买点俄气”
-
“仅靠美国?休想”
-
“抛售美债是对美国经济政策丧失信心”
-
“如果处理不当,还有比美国衰退更可怕的事情”
-
“哈马斯愿释放所有以色列人质,但有个前提”
-
“印度这行业要玩完了”
-
回过味了?“不该抗中,是时候‘去美国风险’”
-
“豁免是对中国实力的认可,不豁免更是机会”
-
“离了中国货,清凉一夏都难…”
-
“还跟我提投资?等美国稳定了再说吧”
-
俄副外长:中国需要多少石油,俄罗斯就准备供应多少
-
英国反华议员赴香港探亲被拒入境
-
石破茂对美发出“迄今最强烈警告”
-
美业界“喊疼”:请中方“收回成命”
-
关税成本暴涨40多倍,美企CEO叫苦:这是末日
-
朝令夕改!“没人知道特朗普五天后的规定是啥样”
-
袁院士千古!
你压根就不明白什么叫粮食安全,杂交水稻是难吃是种植面积小,但它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一环,粮食作为刚需产品,一旦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比如只能供给99%的人,那后果只有一种——就是不停涨价涨到这1%的人(也就是1400万人)饿死为止。超级杂交水稻的出现就保证了就算粮食出现短缺也可以长期给这1%的人提供口粮,现在你是否明白了杂交水稻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