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4月17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时评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http://www.CRNTT.com   2023-07-28 10:21:51


  中评社北京7月28日电/据证券日报网报导,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从地方债务角度看,此次会议提出“要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重申化债重要性。

    今年以来,一些地方就曾公开表示化债艰难,仅凭自身能力无法有效解决,引起市场高度关注。那么,我国当下的地方债务风险情况如何?“一揽子化债方案”的提出又为化债工作指明哪些方向?《证券日报》记者就上述问题采访了业内多位专家。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据财政部于6月28日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5月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375579亿元,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限额(421674.3亿元)之内,其中,一般债务149103亿元,专项债务226476亿元。

    “整体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压力上扬,结构性及区域性风险较为突出。”中诚信国际研究院执行院长袁海霞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22年,地方政府债务余额超35万亿元,地方政府负债率为29%、债务率为125%,风险总体可控。与此同时,付息压力更为突出,地方债付息规模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例已超过6%,2022年有11个省份将超过10%的财政收入用于地方债付息。

    从隐形债务角度看,据中诚信国际测算,2022年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在38万亿元至56万亿元,地方政府广义负债率在61%至76%,广义债务率也处于较高水平。作为隐性债务的主要载体,融资平台在扩张过程中,长期面临债务结构与业务结构、期限与现金流错配等问题,虽形成了大量公益性、基础性资产,但收益低、变现难。

    “在当前土地财政弱化的背景下,流动性不足、融资循环不畅等加大了其债务风险敞口。这也是为何近年来融资平台非标违约、票据逾期等风险事件层出不穷的原因所在。”袁海霞表示。

    在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看来,地方债务的形成原因复杂。尤其是当前地方债务风险、金融风险和社会风险交织,需要注意处置的力度和节奏。

    ·化债工作受关注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