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大科学家创造出新物质“弹性陶瓷塑料”:兼具陶瓷、橡胶、塑料特性
最后更新: 2024-05-08 21:51:50据浙江大学微信公众号6月8日消息,浙大团队创造出新物质,成果登上《自然》。
陶瓷和橡胶是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两种材料。在我们的印象中,陶瓷是硬邦邦、脆生生的,一旦手滑摔地上就“呯”的一声碎掉了。而橡胶,给大家的感觉是软软的、弹弹的,用力捏一下,它会凹进去,然后又还原成老样子。
硬度和弹性在自然界中是一对“矛盾体”,想要一个物质同时拥有两种特性,似乎是天方夜谭。
近日,浙江大学化学系唐睿康教授、刘昭明研究员合作团队发明了一种新物质,将有机化合物与无机离子化合物在分子尺度融合在一起,完美地实现了硬度与弹性在同一物质中的“兼容”,同时还能像塑料那样拥有可塑性。
此前科学界主要通过将有机物与无机物混合在一起来尝试折中两种物质的性能,在微观尺度上有机物和无机物仍然是相对独立的存在。而这次浙大团队首次在分子级别上实现有机化合物与无机离子化合物的结合,得到了一种性质完全不同于以往材料的新物质。团队将这种新物质命名为“弹性陶瓷塑料”。北京时间6月8日,这项成果在线刊发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上。论文第一作者为化学系博士生方威风,共同通讯作者为唐睿康和刘昭明。研究工作获得浙江大学慕昭博士,博士生何彦、孔康任,华东师范大学姜凯副研究员的支持。
平平无奇的“黄纽扣”
编辑在现场看到,这个新物质是一颗像纽扣一样的黄色小块体,表面上看平平无奇。就连课题组一开始也没意识到这是一个新物质。
弹性陶瓷塑料
当然,这样的新物质不会凭空出现,之前经历了相当长的“孕育”过程。
在传统的认知中,无机化学和高分子化学领域中材料的制备方法是完全不同的,但2019年,唐睿康团队提出了“无机离子寡聚体及其聚合反应”的新概念,打破了两者界限。
既然可以像做塑料那样制备碳酸钙,那么,能不能用有机化学的办法来做无机物呢?课题组进行了大量的实验。
“有机物靠共价键连接,无机离子化合物因离子键而结合,要在一个分子里面实现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合一,这个媒介就很重要了。”唐睿康说。
课题组将有机化学中“官能团化反应”这一合成理念融入到了无机合成化学中,设计了一个无机离子寡聚体的官能团化反应,把有机功能分子引入到了“无机离子分子”中,实现了具有有机片段和无机离子片段的杂化分子合成。
“在筛选了很多化学反应后,我们最终选择了无机化学中经典的酸碱反应。这种方法可以简单快速地连接碱性离子盐与酸性的有机分子,从而构成杂化分子。我们以碳酸钙寡聚体和硫辛酸分子为例,通过离子片段的聚合和硫辛酸中二硫键的聚合反应,就可以从杂化分子‘自下而上’地形成宏观材料。”刘昭明说。
由这个杂化分子聚合而成的宏观材料就是我们最终看到的“黄色小纽扣”。
内有玄机的新结构
这个杂化分子所形成的物质结构,并不只是实现无机物有机物“手拉手”这么简单。通过冷冻电镜实验做三维成像,课题组发现这是一个新的结构。
在这个分子中,无机离子键网络和有机共价键网络交织穿插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个相互穿插的网络就像一个可以伸缩的骨架,既有无机物的属性又保留有机物的特点,所以兼具一定的硬度和弹性。在施加一定的外力时,无机骨架可以提供硬度和强度。在外力很大发生弹性形变时,整个骨架变形产生缓冲作用。在撤除外力后,有机骨架发挥回弹作用,使整个网络又能恢复原样。
离子-共价双网络的冷冻电镜三维重构图、二维重构图与电镜图
“这种有机共价键网络和无机离子键网络相互穿插的结构是以往没有的,”唐睿康介绍说,以往的有机物无机物融合,是两者的简单叠加,好比说,把无机物粉末倒入有机物的框架里,再搅拌均匀,如果一层层细分下去,到了分子级别,仍然是“你归你,我归我”,所以更准确地说,只是两者的混合,“我们这次实验产生了过去没有的全新分子,所以得到了全新的结构,打破了传统有机化合物和无机离子化合物在分子尺度的隔阂。”
全能的“五边形战士”
化学是一门创造新物质的学科。
浙大这项成果,简而言之,就是科研人员通过拼接的含有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分子单元,创造出了一个新的分子,从而构成了新的物质世界。
这个打破认知的新物质,在分子层面上看是相互交织的有机共价和无机离子网络,其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化学比例大约各占一半,在宏观材料上说就是兼具橡胶与陶瓷特性的复合塑料。
浙大科学家将这个新物质的性能与代表性的陶瓷、橡胶、塑料、金属作对比,发现它在硬度、回弹、强度、形变和可加工性等几个指标上,都达到了高分,既有大理石的硬度,又有橡胶的弹性,还有塑料的可塑性,而且还有一个传统塑料所没有的特性:加热后不会软化。功能之强大,可谓是一个“五边形”战士。
弹性陶瓷塑料与其他材料的五项性能对比
唐睿康说:“从新分子到新结构再到新材料,我们打开了一个新世界。”
成果受到了论文审稿人和编辑的高度评价:“本文报道了一种全新的材料,具有陶瓷的强度和硬度,具有聚合物的变形性、柔性和弹性。这不仅会引起材料科学界的关注,也同样会引起整个科学界的兴趣,因为新材料总能打开新的可能性。”同期《自然》还配有专门的研究简报。
谈及下一步工作,唐睿康说,新分子新结构新材料,有望应用在从基础化学到材料科学等诸多研究领域上,同时也给未来科学研究留下了更多想象的空间。
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2022511, 22275161),国家重点研发项目(2020YFA0710400),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226-2022-00022, 2021FZZX001-04)的资助。
具有双连续网络的弹性陶瓷塑料概念图
- 责任编辑: 范维
热门评论 9条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全部评论 186条
最热 最早 最新- 这是战锤40k里面的陶钢吗?
- 无话_不说密胺?厉害!密胺应该是塑料的范畴。不过老师这么简洁的反应,见多识广了
- 用在手机上效果肯定好
- 这应算是从零到一的突破,是无中生有的创造。
接下去可大量的研发类似的“弹性陶瓷塑料”,以扩充成系列新材料。检测各种性能,包括导电性、熔点‘燃点、抗折强度、机械强度、弹性模量等等,以考量在军事、车船、制造业中的应用。 - 防弹衣新材料
- 塑钢
- 按照这个思路,似乎可以创造很多新的物质,其中肯定有一些令人感动的物质。
- 狂涛太厉害了。
1材料力学有活干了
2最适合的我首先想到的是汽车。在汽车结构中大量部署这种材料。小磕碰够硬,大磕碰,弹性形变吸能。不断裂则恢复原状减少维护成本。就算断裂也会极大减少碎片量,降低二次伤害。
3不知密度如何,能不能用在航空器上。
4不知量产化难度如何,这要是能量产化,卧槽,画面太美好。
5看文章好像这个思路来自博士论文,很新,肯定还有很多有机物与无机离子的组合方法,材料学论文看来会有一波大爆发我想到了火星车或者月球车的轮胎。 - 材料学是魔术.
有突破材料,就能做突破武器.
突破武器在中国手里,世界就和平 - 密胺?
- 祝贺了[玫瑰]感慨万千。
当年,我在《现代兵器》上读到苏联研发并列装坦克陶瓷自动反应装甲,领先世界,当时的穿甲弹、反坦克导弹都打不穿,还防中子弹,万分震惊。
和四大发明一样,陶瓷,咱们老祖宗发明的呀。 - 不能叫新物质,应该叫新材料。按能量守恒定律,物质是不能被创生,也不能被消灭的,只能从一种形态转换为另一种形态。既是浙江大学的科学家,用辞应该严谨一点,即使别人用错了,也应该及时指出。
- 日本数年前就听说就搞过弹性玻璃,要用到钽还是啥稀有元素,成本是天价,然后就没消息了。
希望这个新材料不会太贵。 - 原理说太细,我担心被美日欧偷走这技术。这是革命性成果
- 新型避弹衣和复合装甲材料啊!
- 如此伟大的发明,千万别被诺贝尔看到,炸药奖,咱们看不上。
- 女友再也不用担心安全套会被我千万次的钢铁意志弄破而意外怀孕了。
吹气球也不怕吹爆了。 - 狂涛太厉害了。
1材料力学有活干了
2最适合的我首先想到的是汽车。在汽车结构中大量部署这种材料。小磕碰够硬,大磕碰,弹性形变吸能。不断裂则恢复原状减少维护成本。就算断裂也会极大减少碎片量,降低二次伤害。
3不知密度如何,能不能用在航空器上。
4不知量产化难度如何,这要是能量产化,卧槽,画面太美好。
5看文章好像这个思路来自博士论文,很新,肯定还有很多有机物与无机离子的组合方法,材料学论文看来会有一波大爆发如果这玩意是能够又轻又坚固,那代表着飞机完全不用“裸奔”而是可以有相当的防御力,这对于空战来说影响是巨大的 - 先祖太原浙大做得不错,也喊话清北,请加油,你们现在的观感真的很差,基金经理一大堆,硅谷it一大堆,但就是不做科研狗你还少一个国内高官一大堆。
- 先祖太原浙大做得不错,也喊话清北,请加油,你们现在的观感真的很差,基金经理一大堆,硅谷it一大堆,但就是不做科研狗喊也没用,谁让人家国内大官出的多,科研成果算啥玩意,有钱有权就行。
-
国际首次!“量子模拟的圣杯之一”,我国科学家取得重大进展
2024-05-06 12:12 科技前沿 -
嫦娥六号成功发射!开启人类首次月球背面取样之旅
2024-05-03 17:19 航空航天 -
环环相扣、步步关键!嫦娥六号月背出差之旅日程表
2024-05-03 16:22 航空航天 -
今天上午太阳爆发强耀斑,对我国上空电离层产生影响
2024-05-03 14:09 天文 -
嫦娥六号任务首选窗口瞄准今日17时27分发射
2024-05-03 07:39 航空航天 -
嫦娥六号计划5月3日发射
2024-05-01 18:26 航空航天 -
准备就绪!嫦娥六号完成发射前最后一次系统间全区合练
2024-05-01 15:52 航空航天 -
币安创始人赵长鹏被判4个月监禁
2024-05-01 10:10 疯狂比特币 -
中美研究合作:核聚变实验实现两方面关键技术突破
2024-04-30 07:33 科技前沿 -
全球运营商最大单体智算中心投产:2万张卡国产化率超85%
2024-04-28 15:14 观网财经-科创 -
“5台ASML极紫外光刻机就相当于2022年欧盟对华葡萄酒出口总额”
2024-04-27 09:01 观网财经-海外 -
刷新纪录!这一国产芯片交付
2024-04-26 09:13 科技前沿 -
华为官宣:盘古大模型5.0将和“纯血鸿蒙”一同亮相
2024-04-25 10:37 观网财经-科创 -
杨利伟获得钱学森最高成就奖
2024-04-24 15:36 航空航天 -
“80后”神十八乘组亮相 简历来了
2024-04-24 11:13 航空航天 -
中国将实施国内首次在轨水生生态研究项目
2024-04-24 09:40 航空航天 -
《三体》重要情节被验证?中国科学家首次观测到电磁波动态传播
2024-04-23 20:29 三体 -
神舟十八号任务完成全区合练 发射场做好应对风沙天气准备
2024-04-23 12:55 航空航天 -
阿斯麦:不走了,就在荷兰扩张
2024-04-23 11:08 观网财经-海外 -
神十八发射场区全系统合练,近日将择机发射
2024-04-21 16:56 航空航天
相关推荐 -
恐遭监视,欧盟为赴美出差高官发放一次性手机 评论 106“人人都想制造业回流美国,但没多少人想自己下工厂” 评论 155“如果处理不当,还有比美国衰退更可怕的事情” 评论 143回过味了?“不该抗中,是时候‘去美国风险’” 评论 105美业界“喊疼”:请中方“收回成命” 评论 3571警惕一切阴阳怪气者对回国潮的围攻评论 118 赞 142某年我单位组织了一次关于汽车行车安全的讲座,你们猜这位60多岁的教练如何说?评论 109 赞 13请问除了收到回复什么比较客气不得罪人?评论 89 赞 34特朗普开始回避对中国的关税问题评论 86 赞 525近2年以来最严重乌克兰平民伤亡的幕后真相逐渐浮出水面评论 46 赞 246兔主席:“草台班子”真草台,特朗普在全世界给了自己一记响亮耳光评论 36 赞 347黑水营血战:从死地到生门评论 36 赞 218从世界第一到无人问津,日本的人形机器人咋混成这样的?评论 34 赞 99农村还是应该走合作化道路评论 34 赞 6最新闻 Hot
-
恐遭监视,欧盟为赴美出差高官发放一次性手机
-
“美军挣扎过,但就是绕不过中国”
-
特朗普想几乎全砍联合国、北约经费,有人急了:中俄要填补
-
开幕首日就翻车:大阪世博会标志性建筑漏雨,2亿日元厕所用不了
-
“你不该向一个比你强大20倍的国家开战,然后希望别人给你导弹”
-
哈佛“硬刚”特朗普
-
特朗普炫耀:我帮了库克
-
“特朗普考虑暂停汽车关税”
-
美国加州突发5.2级地震
-
“人人都想制造业回流美国,但没多少人想自己下工厂”
-
欧盟警告欧洲领导人:不准去!
-
为筹钱暗杀特朗普,美国一青少年枪杀父母,还打算逃到乌克兰
-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略萨去世,曾表示“美国将让位给中俄”
-
“美国,下三流做法”
-
克宫警告:此举必然导致局势升级
-
“不能太依赖美国,欧洲得买点俄气”
-
1材料力学有活干了
2最适合的我首先想到的是汽车。在汽车结构中大量部署这种材料。小磕碰够硬,大磕碰,弹性形变吸能。不断裂则恢复原状减少维护成本。就算断裂也会极大减少碎片量,降低二次伤害。
3不知密度如何,能不能用在航空器上。
4不知量产化难度如何,这要是能量产化,卧槽,画面太美好。
5看文章好像这个思路来自博士论文,很新,肯定还有很多有机物与无机离子的组合方法,材料学论文看来会有一波大爆发
1材料力学有活干了
2最适合的我首先想到的是汽车。在汽车结构中大量部署这种材料。小磕碰够硬,大磕碰,弹性形变吸能。不断裂则恢复原状减少维护成本。就算断裂也会极大减少碎片量,降低二次伤害。
3不知密度如何,能不能用在航空器上。
4不知量产化难度如何,这要是能量产化,卧槽,画面太美好。
5看文章好像这个思路来自博士论文,很新,肯定还有很多有机物与无机离子的组合方法,材料学论文看来会有一波大爆发
文中并没有列出该新材料的各种具体性能指标,尤其是成本范围!
汽车中使用最多的材料是钢铁,常见钢铁也就几千元一吨,成型加工难度低,尾料回收成本低。
轿车上的塑料件主要是前后保险杠和仪表台以及车门内饰板,保险杠最常见的材料是加纤增韧改性的阻燃ABS。对于汽车这类大批量生产的消费品,材料选择不仅与材料性能有关,更与成本高度相关。不计成本而选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小众车型不属于大批量生产范畴。
这种从有机物分子和无机物离子结构之间的结合,的确为新材料的研发打开了新的大门。
五边形意味着各种性能全面,但并不意味单项性能最优,很适合于复杂工况条件。
我个人觉得,短期内文中提到的新材料还只会局限于一些特殊要求的产品。毕竟成本会贵很多。
1材料力学有活干了
2最适合的我首先想到的是汽车。在汽车结构中大量部署这种材料。小磕碰够硬,大磕碰,弹性形变吸能。不断裂则恢复原状减少维护成本。就算断裂也会极大减少碎片量,降低二次伤害。
3不知密度如何,能不能用在航空器上。
4不知量产化难度如何,这要是能量产化,卧槽,画面太美好。
5看文章好像这个思路来自博士论文,很新,肯定还有很多有机物与无机离子的组合方法,材料学论文看来会有一波大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