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发布《2022年中国企业并购市场回顾与2023年前瞻》报告。报告显示,2022年全年重庆企业国内并购已披露交易金额超过1000万元的交易总额达484亿元。其中,被投资方主要集中在汽车行业、制造业和IT信息化等领域,表明重庆在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方面已有明显成效,产业经济呈现出高质量发展趋势。
▲报告截图
根据报告,2022年,国内超大型并购交易(单宗10亿美元以上)大幅减少,仅发生了54宗,占历史年均水平的一半。同时,国内战略投资者的交易额同比下降19%,跌势虽被近年来如火如荼的国企改革交易弥补,但仍触及2014年以来最低水平。特别是,几乎所有行业的交易额都出现了下降,只有与工业相关的交易额出现了一些上升。
私募股权基金方面,其交易额也同比下降23%,不过,仍是占比最大的类别。同时,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基金的退出总量也持续走高,加速回笼其不断累积的历史投资。
“总体而言,2022年中国资本市场有所放缓。”报告认为,2022年,中概股监管环境的变化直接导致美股IPO退出陷入困境,而香港股市也表现疲软,估值较低;深交所、上交所科创板仍保持着私募股权公司IPO退出市场的主导地位,北交所成为新的退出渠道。
尽管如此,2022年国内并购市场还是有一些亮点。譬如,与国企、国企改革相关的交易达35宗,大幅超过2021年的22 宗。另外,在重庆,2022年全年企业国内并购已披露交易金额超过1000万元的交易总额达484亿元,平均每笔并购交易的融资金额达6亿元。相关交易的被投资方主要集中在汽车行业、制造业和IT信息化等领域,其中,主要交易标的集中在汽车行业和制造业。同时,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及其相关的IT及信息化产业投资亦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行业。
比如,2022年,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获得南方资产、交银资本、信达汉石等多家投资机构逾49.7亿元投资;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海装风电股份有限公司获得中金资本、工银资本、诚通混改私募基金等多家投资机构25亿元投资;重庆太蓝新能源有限公司获中金资本、招商局创投、清研资本等投资机构数亿元投资。
普华永道中国重庆分所主管合伙人雷放认为,随着我国全面启动股票发行注册制,企业上市速度会越来越快,投资机构退出渠道会更加通畅。这会促进投资机构对企业的投资。2023年,重庆并购市场交易有望更加活跃,而汽车、制造业、IT信息化、生物医药、新能源及与产业升级的工业品等领域,有望受到投资机构关注。
“虽然2022年国内并购交易持续下降,短期内大规模反弹可能性也不大。但我们观察到,中央政府鼓励外商投资重点行业,以及自2022年11月开始各地地方政府已积极 ‘出海’ 推行跨境投资和贸易发展计划的举措,从长期来看将推动中国并购市场的回暖。我们相信投资者的信心将会逐步恢复,市场情绪也将得到改善。” 普华永道全球跨境服务中国主管合伙人黄耀和表示。
普华永道中国购并交易服务部合伙人张炯认为,今年,随着中国放开疫情管控,国内并购交易呈现起色。不过,投资者在这种情况下往往相对谨慎,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市场的回暖需要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众多不确定性的影响下,中国并购市场还有可能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来回波动。“我们预计,2023年中国并购交易在短期内将以国内交易为主导,海外并购交易将出现激增。其中,亚太地区、中东地区或将成为首选目的地。2023年,预计上半年可能较弱,下半年会转强,全年的并购交易数据将接近2022年。
举报/反馈

重庆日报传媒

80.6万获赞 6万粉丝
重庆最权威信息一手发布!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