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交通参与者的路权意识

2022-12-19 08:12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彭训文

   一些步行者、骑行者经历过类似遭遇:在路上步行或者骑车,一会上人行道,一会进入机动车道,一会路断了要过天桥,要是碰到雨雪天气,还得随时小心过往车辆溅起的泥水;久而久之,影响了人们选择步行、骑行等方式出行的积极性。

   造成这个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步行者、骑行者的路权不足。路权是什么?我们可以看一个场景:在一条城市道路上,车辆、行人往来不断。作为交通参与主体,行人、机动车司机、非机动车驾驶人等,都拥有使用与其需求相对应的部分公共道路交通资源的权利,这就是路权。这些权利受道路交通安全法规保护。

   问题在于,如果一些交通参与主体伸张路权不合理、不正确,就容易引发矛盾。例如,机动车驶入非机动车道,或者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突然变窄甚至消失或塞满停放的汽车,都会影响步行和骑行安全。这其中既有汽车迅速增加、公共设施建设滞后等客观原因,更折射出用路人路权伸张不合理、路权意识不足。

   化解路权之争,需要科学合理建设新的公共设施,特别是加强慢行交通系统建设。近年来,许多地方加速构建慢行交通出行系统。越来越多城市管理者意识到,慢行交通不仅是一种健康低碳的出行方式,也是高品质、人性化公共空间的组成部分。下一步,要科学规划,优化各类交通资源配置。比如,慢行系统和城市主干道如何紧密结合;城市绿道、医院、学校、地铁等重点区域的慢行片区如何科学划定;老城区、狭窄路段的慢行系统如何破解空间不足难题;如何增设安全设施,为骑行者、步行者保驾护航……回答这些问题,需要各地着眼自身实际,在交通系统的“存量”改革和“增量”发展上做好平衡,切实增强慢行系统的环境友好性及对人们的吸引力。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张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