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手机中研网
中国行业研究网行业资讯
  • 资讯
  • 报告
当前位置:中研网 > 资讯 > 行业经济

混合动力车行业市场分析 混合动力车将会加速渗透

  • 2022年8月18日 ZhouJiaLiang来源:互联网 1163 75
  • 繁体

专家免费解答疑问

2021年以来新能源车快速发展,伴随而来的充电难与里程焦虑问题在新一代快充普及之前无法彻底解决。同时上游锂资源等原材料价格大涨,带电量低的混动车型对于车企来说不失为一种发展新能源并满足双积分的重要途径。

混合动力车行业市场分析

2021年以来新能源车快速发展,伴随而来的充电难与里程焦虑问题在新一代快充普及之前无法彻底解决。同时上游锂资源等原材料价格大涨,带电量低的混动车型对于车企来说不失为一种发展新能源并满足双积分的重要途径。2022年将成为混动车型新一轮发展的新起点,混合动力车行业有望迎来一轮爆发期。

新一代混动产品力大幅提升,市场认可度大幅提升。通过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完善,从比亚迪DMI开始,彻底解决了亏电状态下的油耗问题,同时驾驶平顺性得到很好的解决,消费者的驾驶体验得到极大的提升,同时售价与同级别燃油车的差异由最初的6-8万降至1-2万,无论购置成本还是后期的使用成本都有较大的优势与吸引力。

除比亚迪之外,长城、吉利、长安、广汽、奇瑞等车企纷纷推出自己的新一代混动系统,产品供给上也更为丰富。

随着智能化浪潮趋势向前推进,为更好实现智能座舱与智能驾驶,车身电子电器需求日益增多,传统能源车型电子架构与电力供应无法满足智能化升级需求,而混动则可以很好地满足需求。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汽车不需要外部充电系统,一次充电全部解决,发动机和电机动可以互补,不用担心没油或没电。其次,对于环境和能源利用来说,混合动力汽车减少污染和碳排放量。与传统汽车相比,由于内燃机总是工作在最佳工况,油耗非常低;它既有燃料发动机动力性好、反应快和工作时间长的优点,又有电动机无污染和低噪声的好处。

据中研普华研究院报告《2022-2027年中国混合动力车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策略预测报告》分析

发展前景一片光明、潜力巨大的混合动力汽车,将会是对“十四五”规划的最好执行和诠释,定当助力“十四五”规划,保证其良好实施。在政策和需求的推动下,混动技术迎来市场大发展。整个行业都在探索‘双碳’目标实现的路径和面临的挑战。推动我国混动技术迭代升级,对于降低汽车行业的碳排放,具有非常现实和积极的意义,目前也正是推动混动技术应用和发展的关键期。

混合动力车将会加速渗透

国际能源署在报告GlobalEVOutlook2018中指出,截至2030年展望期内,国家支持性政策和成本的降低可能会导致电动汽车市场的进一步扩张,到2030年道路上电动汽车数量可能高达2.2亿辆,分别为1.3亿辆纯电动汽车和9000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世界主要汽车工业发达国家都进入了转型期,包括福特、本田、丰田、通用、大众等各大车企都在转型,采取新的发展战略,混合动力汽车作为节能减排重要一环的同时,也将帮助传统燃油车转型。

考虑到2022年及以后新能源补贴进一步退坡以及上游成本端压力影响,预计2022年-2025年混动行业增长速度有望超过纯电细分行业。混动销量(HEV+PHEV)渗透率有望从2021年的不足5%提升至2025年25%左右,实现加速渗透。

想要了解更多混合动力车行业的发展前景,请查阅《2022-2027年中国混合动力车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策略预测报告》

中研网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免费获取更多报告节选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延伸阅读

大健康产业

推荐阅读

中国蔬菜基地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策略

中国蔬菜基地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策略蔬菜基地行业提出适合不同果蔬种类、不同产地果蔬的贮藏保鲜新技术及配套设施...

玩具行业分析报告 2022玩具行业市场深度分析

玩具行业市场前景及现状如何?目前,中国玩具行业对东盟出口增长9.09%,中东增长10.8%,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创业贷款行业发展现状及相关政策分析

创业贷款行业发展现状及相关政策分析新冠疫情的持续,使得许多行业受到了较大的影响,保市场主体、保就业成为国内经济...

中国乳制品行业全景调研分析 乳制品行业发展战略分析

乳制品,指的是使用牛乳或羊乳及其加工制品为主要原料,加入或不加入适量的维生素、矿物质和其他辅料,使用法律法规及...

中国矫形器械行业市场调研 市场需求日益增长

中国矫形器械行业市场发展如何?据了解,技术的创新必将带来国内矫形器行业新一轮的市场发展。矫形器是指装配于人体四...

二手车行业运行情况 下半年二手车行业将回暖

二手车行业运行情况目前我国二手车在流向上总体呈现由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流动这样一个区域特征。全面取消限迁...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中研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 资讯
  • 报告

中研普华集团联系方式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诚聘英才企业客户意见反馈报告索引网站地图 Copyright © 1998-2021 ChinaIR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行业研究网(简称“中研网”)    粤ICP备18008601号

研究报告

中研网微信订阅号微信扫一扫